词条 | 茼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茼蒿garland chrysanthemum菊科(Compositae)菊属中以嫩茎叶为食的栽培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Chrysanthemumcoronarium L.var.spatiosum Bailey,别名蓬蒿、春菊、蒿子杆。染色体数2n=2x=18。具特殊气味,营养丰富。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茼蒿有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的功效。欧洲常作花坛花卉。 茼 蒿 茼蒿依叶的大小分大叶茼蒿和小叶茼蒿两类。大叶茼蒿又称板叶茼蒿或圆叶茼蒿,叶宽大,缺刻少而浅,叶厚,嫩枝短而粗,纤维少,品质佳,产量高,但生长慢,成熟略迟,栽培比较普遍。小叶茼蒿又称花叶茼蒿或细叶茼蒿,叶狭小,缺刻多而深,叶薄,但香味浓,嫩枝细,生长快。品质较差,产量低,较耐寒,成熟稍早,栽培较少。此种类型,在北京已培育成嫩茎用品种——蒿子杆。 茼蒿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适温20℃左右。12℃以下生长缓慢,29℃以上生长不良。春秋两季都可播种,以秋播的生长期长,产量高。茼蒿植株小,生长期短,可与其他蔬菜间、套作。多直播,每亩用种量(秋播)3~4公斤。广州等少数地方也行育苗移栽。秋茼蒿播种后,出土前需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春茼蒿要用薄膜覆盖防寒。秋茼蒿出土后35天左右,苗高14~16厘米,可选大株分期分批采收。春茼蒿容易抽薹,应在抽薹前及时采收。但北京采用高度密植,收获较迟,在抽薹后见蕾前采收。茼蒿采种多在春播田中选留具本品种特性的健壮种株。行株距30厘米见方,4月至5月开花,6月上旬果实成熟。也有在秋季选避风向阳地,择优良种株留种,这种方法对提高茼蒿的品质、耐寒力和晚抽薹均有效。 茼蒿见“蒿子秆”。 茼蒿菊科茼蒿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中国有900多年栽培史。根浅生。营养生长期茎高20~30 cm。春季抽苔开花,茎高为60~90 cm。叶互生,2回羽状深裂。头状花序。瘦果,种子千粒重1.8~2 g。生长适宜温度约20℃。12℃以下生长缓慢,29℃以上生长不良。分大叶茼蒿和小叶茼蒿2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