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蒋介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53 蒋介石1887—1975中国国民党首脑。名中正,学名志清,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读保定军官学校,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依附沪军督都陈其美任沪军第五团团长。后在上海交易所经营过证券生意。1913年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22年陈炯明叛变,他由沪至粤随侍孙中山乘永丰舰脱险,博得孙信任。后任广东军政府大本营参谋长,并被派往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及党务。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出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旋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孙中山病逝,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北伐。1926年“中山舰事件”和 “整理党务案”后,取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主席、组织部长等职,掌握国民党军政大权。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政变,实行清党,与共产党公开破裂,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及国民政府主席等职。“九·一八”事变后,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中国工农红军连续5次“围剿”,并参加新军阀混战。1936年西安事变后,与共产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此间虽制造过反共磨擦,终能坚持抗日战争,直至胜利。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向解放区大举进攻。1949年内战失败,率余部退至台湾。到台后,改革政治,致力经济建设,提高了生产与人民生活水平。1975年4月5日病逝于台北。 147 蒋介石见10153条。 蒋介石1887—975Jiang Jieshi原名周泰, 学名志清, 后改名中正, 字介石。浙江奉化人。1906年考入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1907年留学日本, 在日本结识孙中山, 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到上海,被派往杭州指挥光复之役,后任陈其美沪军第五团团长。曾奉陈之命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1913年在上海参加二次革命。1914年至1916年多次参加反袁起义。1916年6月, 被孙中山派往山东居正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任参谋长。1918年3月参加护法战争, 任粤军陈炯明部作战科主任、第二支队司令。自1916年8月至1922年, 大部时间在上海从事投机买卖, 与张静江、戴季陶、陈果夫、虞洽卿等经营恒泰交易所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 从上海赶到广州护卫孙中山, 得到孙中山信任。1923年2月任广东军政府大本营参谋长。同年8月,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1924年5月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1925年2月率军校学生和教导团参加第一次东征。6月, 回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出任广州卫戍司令。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0月,任东征总指挥率部举行第二次东征。1926年1 月在国民党 “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总监。3月,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把共产党人排挤出第一军,还把地位超过他的汪精卫排挤出国。4月, 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提出《整理党务案》,将共产党人排斥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其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国民政府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 开始形成其个人独裁。1926年7月离广州进行北伐。11月建大本营于南昌, 为实现其以军治党、治政的军事独裁,提出迁都南昌,挑起迁都之争。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并在各地实行 “清党”。4月 18日于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蒋介石1887—1975Jiangjieshi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浙江奉化人,生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10月31日。早年就学于保定军官学校。1907年留学日本,进振武学校炮科。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依附沪军都督陈其美,任团长。曾受命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1919年后混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从事投机买卖。1923年到广州,任广东军政府大本营参谋长。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时,得到孙中山信任。同年奉派赴苏联考察军事。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孙中山逝世后,在1926年先后制造了排斥共产党人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开始形成其个人的独裁统治体制。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并在各地“清党”,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院长和国民政府主席。1931年以后,对日本的武装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继续进行反共内战,对中国工农红军发动多次“围剿”。此外,又不断制造军阀混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被迫结束十年内战,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一面抗战,一面与日谋和。1938武汉失守后,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掀起三次反共高潮。1938年3月,任国民党总裁。1943年9月,再次任国民政府主席。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面伪装和谈,一面积极部署内战。不久,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1948年召开“行宪国大”,任“总统”,成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集中代表。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率余部退至台湾省。1950年7月,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通过蒋提出的《中国国民党改造案》,选定陈诚、张其昀、张道藩、谷正纲、蒋经国等16人为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实施国民党改造计划。1952年10月,国民党召开七大,宣布国民党改造完成,蒋介石连任总裁,于右任、吴稚晖等国民党元老退居中央评议委员会,陈诚、蒋经国等一批实力派人物进入中央常务委员会。1953年起,蒋在台湾推行“第一期经建计划”,依靠美、日资本发展经济。1954年2月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次召开,蒋连任“总统”,直至病故。1972年6月,任命其子蒋经国为“行政院院长”。1975年4月5日病故于台北。其著作在台湾编有《蒋总统集》等。 蒋介石1887—1975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早年在保定军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上海依附沪军都督陈其美,并在证券物品交易所从事证券交易买卖。1923年去广东投奔孙中山。1924年被派赴苏联考察军事。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等职。1926年先后参与“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掌握了国民党的党、军大权。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历任军委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和国民政府主席。控制党、政、军大权,九一八事变后,继续围剿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迫结束内战,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爆发后,对日抗战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1938年武汉失陷后,仍采取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三次反共高潮。抗战胜利后,依靠美国的帮助坚持独裁、内战和卖国的反动方针,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一手召开国民大会,通过宪法,并在1948年任总统。1949年退至台湾。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参见“军事”中的“蒋介石”。 蒋介石中国现代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伦理思想家。持良知说的人性论,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点向上、利他的冲动,其存于心中便是道德;强调国民道德建设是其它一切建设的基本力量之一;规定国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为恢复重礼尚义、明廉知耻的德性,即三达德(智仁勇),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提倡力行哲学,要求人们舍己利群、尽忠国家,成为顺民。参见“历史”中的“蒋介石”。 蒋介石1907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23年投奔孙中山,任广东军政府大本营参谋长。取得孙中山的信任,赴苏联考察军事后,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亲手策划了“中山舰事件”。随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1927年,背叛孙中山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政策,勾结帝国主义,屠杀共产党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等职。1927年至1937年,发动了十年反革命内战,“围剿”工农红军,镇压进步势力。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1945年抗战胜利后,伪装和谈,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1948年任总统。1949年1月被迫宣布“引退”。12月退至台湾。1950年后,连任总统和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故。参见“历史”中的“蒋介石”。 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曾任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首脑。乳名瑞元,原名周泰,学名志清,笔名介石,又名中正。幼读私塾。1906年考入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进日本振武学校炮兵专科。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任沪军团长。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做投机生意。1922年孙中山广东蒙难时日侍左右,受到信任。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孙中山逝世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广州市卫戍司令等职。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垄断党政军财大权。1927年策划反革命政变,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中国战区同盟军最高统帅等职。1948年在“国民大会”上当选为总统。1949年逃到台湾。反映其伦理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大学之道》 (1934年讲演)、 《新生活运动纲要》(1934)、《中庸之要旨与军事之基本学理》(1936年讲演)、 《行的道理(行的哲学)》 (1940)、《中国之命运》(1943)等。在伦理思想上,蒋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与西方资产阶级生命哲学杂糅起来,建构了自己的“力行哲学”。他认为:“古往今来宇宙之间,只有一个‘行’字才能创造一切,所以我们的哲学,确认‘知难行易’为唯一的人生哲学,简言之,唯认‘行’的哲学为唯一的人生哲学。” (《自述研究革命哲学经过的阶段》)“行”是天地自然之理,是人生本然的本性,是人的良知,人人都有行的冲动。行的原动力是“诚”,也就是“择善固执,贯彻始终”,这是道德的基础。“力行”要求人们的就是“应乎天理、顺乎人情”的良知的自我实现,其具体内容即恢复中国的“固有道德”,包括礼义廉耻“四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智仁勇“三达德”、智信仁勇严的“武德”等等。在道德修养上,他认为《大学》中的“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是修身的三大纲领,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枢纽”。在实践上,蒋介石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很早即把“伦理建设”列为他的“五大建设”之一。1934年,他还亲自发动了一场“新生活运动”,企图以“恢复固有道德”为手段,造就“现代的人”,以巩固其统治“新秩序”。蒋介石的伦理思想是为其地主资产阶级的独裁政权服务的。 蒋介石1887—1975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名中正,浙江奉化人。1907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23年任广东军政府大本营参谋长。1924年被派往苏联考察军事。回国后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等职。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乘机攫取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破坏国共合作。同年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党政府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国民政府主席等职。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1927年后进行大规模反共内战和军阀混战,对日本的武装侵略则采取不抵抗政策。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结束10年内战,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展抗日战争。武汉沦陷后,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曾掀起三次反共高潮。1938年任国民党总裁。1942年任中国战区(包括越南、泰国等)最高司令。1943年再次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党总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进攻解放区。1948年任总统。1949年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后率残部退往台湾。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 蒋介石中国军事家。国民党军统帅,特级上将。1887年10月31日生,1975年4月5日病逝。20岁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21岁入日本振武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17~192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大本营参谋长、黄埔军校校长。两次指挥东征,兼任革命军第1军军长。1926年任北伐军总司令。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192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1930~1934年先后对工农红军发动5次“围剿”。1935年授为特级上将。西安事变(1936)后,被迫同意第二次国共合作。1942年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1946年6月发动内战。1949年12月败退台湾。1950年3月在台湾任“民国政府总统”、国民党总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