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蔡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36 蔡伦? —121东汉造纸发明家。桂阳(今湖南耒阳市)人。明帝时在宫中任宦官,后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中国古代用以记事的材料有泥板、龟甲、牛骨、树皮、羊皮、竹、木、纸草、缣帛等,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书写的材料急待解决。到西汉时已造出丝绵纸,但价格昂贵。蔡伦改用树皮、麻头、破旧衣服、废鱼网等为原料,经捣烂成浆状,然后平摊在细竹帘上,漏去水分、干燥后便成为体轻质薄、价廉而又耐用的纸张。105年蔡伦将此重大发明报告朝廷,汉和帝通令天下采用,汉安帝封其为“龙亭侯”,称其纸为“蔡侯纸”。之后首先传入朝鲜及日本。751年又传到伊拉克和阿拉伯等中东各国。蔡伦的造纸术发明1000多年后,欧洲才有了造纸业。 057 蔡伦见34005造纸。 蔡伦~121东汉桂阳(郡名,今湖南郴州市)人,字敬仲。出身寒微,13岁“始给事廷掖”,受腐刑后在皇宫当了小黄门(宦官)。他聪明好学,汉和帝刘肇即位后,被提升为中常侍,参与政务。每有空间即考查民间作坊,对造纸技术颇感兴趣。20岁时被“加位尚方令”,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他鉴于简册和缣帛既阅读不便又价格太贵,于是就在尚方监专门研究造纸技术。汉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蔡伦在皇后邓绥的鼓励和前人造麻纤维纸方法的启发下,经与其他工匠的共同努力和反复试验,终于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作原料,经过切碎、煮烂、捶打、加胶、稀释、抄纸、晾干等工序,制造出一 种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植物纤维纸。于元兴元年(105年)把这种纸献给皇上,“帝善其能”,通令天下依法造纸,并称为“蔡伦纸”。这种造纸技术后经朝鲜、日本逐渐传入中亚及欧洲各国。 蔡伦?—121东汉宦官。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境内) 人。东汉明帝末年开始在宫廷服事,章帝时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迁中常侍,参预政事。伦有才学,办事认真,多次犯颜谏诤,匡弼得失。每次休假,则闭门谢客,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 (后97),监作祕剑及诸器械,所造器物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所用缣帛者称之为纸。而缣帛昂贵、竹简沉重,使用起来都不方便。伦乃潜心研究前人造纸经验,改进造纸技术,采用树皮、破布及鱼网用来造纸。纸成,于元兴元年 (105) 上报朝廷。和帝称其能,从后莫不沿用。故天下谓之 “蔡侯纸”。元初元年 (114),邓太后以其长期宿卫宫廷,封龙亭侯,食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元初四年,安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精通儒学的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到东观校雠各家家法,命蔡伦监典其事。早在章帝时,宋贵人生皇太子庆。其时窦皇后无子,非常忌妬,数间于帝。蔡伦亦秉承窦皇后旨意,诬陷宋贵人挟邪媚道,宋贵人自杀,废皇太子庆为清河王。及邓太后死,安帝亲政,遂为祖母宋贵人报仇,令蔡伦自致廷尉受审。伦耻于受辱, 乃饮药而死。 蔡伦见“工程技术”中的“蔡伦”。 蔡伦?—121东汉造纸家。字敬冲,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人。和帝时为中常侍,元初中封龙亭侯。公元105年,总结前人经验,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采用剪切、沤煮、春捣、抄造和定型于燥等工序,造出纤维短、成分纯、纤维交织好、结构紧密,具备了必要的平整性和抗水性的纸。史称“蔡侯纸”。这种纸张重量和成本均明显降低,创造了纸张普及的决定性条件。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宦官出身,汉明帝永平末年到宫廷内当差,和帝时升到尚方令,主管御用器物的制造。他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和推广了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有“蔡伦纸”之称。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伦蔡伦 (? —121 ),中国纸张发明家。字敬仲,东汉柱阳 (今湖南郴州) 人。明帝永平末年入官当差,章帝建初年间任小黄门。和帝即位升任中常侍,参预国家机密大事。后兼任尚方令,掌管宫廷御用手工作坊。安帝元初九年 (114) 封龙亭侯。相传中国古代用龟甲、兽骨、竹简、木牍、金石、缣帛等记事。约到公元前2世纪,劳动人民开始用植物纤维如大麻等原料造纸。但纸质不好,纤维组织松散,强度差,厚薄不匀,不便书写。蔡伦总结前人用麻质纤维造纸经验,改造造纸术,利用树皮、碎布、麻头、旧鱼网等原料,精工细作,制出优质纸张。元兴元年 (105)奏报朝廷,受到和帝赏识,时有 “蔡侯纸” 之称。后世尊为中国造纸术发明家蔡伦造纸,采用多种植物原料,特别是用树皮做原料,是一重大创造,为造纸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最先传到朝鲜和越南,后传到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纸张的发明和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文化交流起了巨大作用。 蔡伦公元65~121纸的发明者。字敬仲,东汉耒阳县人。11岁即被掠送入宫为小黄门。精明能干,勤奋好学,得邀赏识,升中常侍,参与决策,后加位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西汉后期,已有丝纸、麻纸出现,唯质次而价昂。蔡仿其制法,用树皮、麻头、破衣、鱼网等加以捣碎,再经悬浮,抄造成纸,一时广为流传,人称蔡侯纸。东汉元初元年(114年)封龙亭侯,食邑300户。后与刘珍等在东观校勘经传,颇具劳绩,加封为长乐太仆。永宁二年 (121年),安帝追究祖母宋贵人被害一事,蔡被牵连而服毒自杀。其发明的造纸术,东传日本,西传欧洲,是人类文化史上一项重大贡献。 蔡伦?—121相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字敬仲,东汉桂阳 (今湖南耒阳)人。年少时入宫任太监,和帝时任中常侍,并兼尚方令,负责宫内手工业作坊和刀剑铸造等事。在此期间,他广泛研究了西汉以来民间造纸经验,创造了以树皮、麻头、旧布和旧鱼网等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改进了造纸技术,降低了造纸成本。105年,他亲自监造了第一批纸。不久,这种先进造纸法得到全面推广,时称“蔡侯纸”。造纸术的进步,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书写工具,为印刷术的发明准备了必要条件。同时,它对于文化的保存、交流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蔡伦蔡伦 (?—121),中国纸张发明家。字敬仲,东汉桂阳 (今湖南郴州)人。明帝永平末年入官当差,章帝建初年间任小黄门。和帝即位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大事。后兼任尚方令,掌管宫廷御用手工作坊。安帝元初元年 (114)封龙亭侯。 蔡伦中国造纸术发明家。东汉桂阳(今湖南郴州)人。公元62年生,121年(建光元年)去世。75年(明帝永平十八年)入宫为臣。87年(章帝章和元年)任尚方令,管理宫廷手工作坊。105年(元兴元年)发明造纸术。114年(安帝元初元年)封龙亭侯(龙亭为今陕西省泽县龙亭镇),121年后,在龙亭镇建蔡侯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