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蔡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37 蔡旭1911—1986农业教育家,小麦育种栽培学家。字勗敏。江苏省武进县人。1934年毕业于国立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1945年赴美,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深造。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副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作物学报》主编等职。早期,他曾协助金善宝教授鉴定、推广小麦优良品种。1946年到北京大学农学院后,主持冬小麦抗锈育种工作,先后育成了“农大1号”、“农大139”、“东方红3号”等20多个抗锈、高产小麦品种,在华北冬麦区大面积推广。其中5个品种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自50年代末,主持编写了《北京地区小麦三种不同生产水平栽培管理历程表》,并且每年定期巡回指导,对北京市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起了重要作用。至晚年还一直主持着小麦T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1942—1982年,发表许多论文,重要的有《小麦成株抗条锈病遗传研究》、《小麦杂交育种工作中品种特性遗传传递规律和亲本选配问题》、《1965—1982年杂交小麦育种工作进展情况和几个问题的初步分析》等。主持或参加编写了《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植物遗传育种学》、《中国小麦栽培学》、《作物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等著作。 蔡旭1911~1986小麦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1年4月14日生于江苏武进县。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1945年曾赴美国进修。历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农学系主任、研究院副院长、副校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第七、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农业教育和小麦育种研究。毕生主持育成小麦品种20多个。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主编或参加编写《中国小麦栽培学》、《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植物遗传育种学》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