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藤球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藤球

球类运动之一。流行东南亚。初称踢篮球,后因球场中央有一道网改称踢网篮球,1956年更今名。有民间和正式比赛2类踢法。民间踢法分单人、双人、多人3种,极似中国的踢毽子。正式比赛场地长13.42米、宽6.10米、中隔1.55米高的网。球由9—11根藤条编制,上有12个洞,周长54厘米,重160—180克。双方各3人上场,用脚、胸、头触球,规则似排球,但场外接球和手球均犯规。每场8局,每局15分。

藤球

缅语称为“钦龙”。缅甸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据历史记载,藤球运动在缅甸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以缅甸人认为,藤球是本民族的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藤球是用晒干的藤子编成的球,呈金黄色,每只约重100克到125克,直径约16到17英寸,圆球中有12个织洞。藤球的玩法是,不能用手拍打,只能用头、脚、肩等部位,作出捶、踢、挑、垫等动作,使球在空中飞腾翻滚,尽量在空中保持最长的时间。藤球运动可以单人踢、双人踢,也可以由七八个人合作踢,通常以六人踢最多,藤球运动对场地、时间,气候条件及年龄没有特殊要求; 藤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但又不剧烈,它讲究技术、技巧。没有粗野行为; 藤球运动是锻炼身体、陶冶性情和培养敏捷准确的判断力的体育运动。从1974年开始,缅甸每年举行一届邦和省的藤球循环赛。藤球运动还在东南亚各国广泛流行,但玩法和缅甸有一些差别,他们的玩法大都西洋化了,而缅甸藤球仍保留了民族特色。1965年在吉隆坡举行的东南亚运动会,藤球被列入国际比赛项目。

藤球

球类运动项目之一,起源于东南亚,主要开展于东南亚各国以及韩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最初用天然藤条编球而得名。现球为圆形,由天然藤条或塑料条编制而成,上有12个孔和24处交叉,周长0.42~0.44m,重170~180g。场地长13.4m,宽6.1m,中间用高1.55m的网隔开,每半场后场各有一个半径0.3m的发球圈,中线与边线结合部各有两个半径0.3m的1/4圈。比赛中每方上场3名队员,1名替补,有发球权的一方的运动员分站在2个1/4圈和罚球圈内,由1名站在1/4圈内的队员抛球给罚球圈内的队员,该队员用脚将球踢向对方场地开始比赛。每队可在球过网之前击球3次,可1人连续击球,也可3人轮番击球,球落在本方场地上或被己方击出界外或3次击球未过网即失分。运动员可用脚踢、头顶或用除手臂以外的身体触球。比赛采用3局2胜制,每球得分,前2局每局21分,第3局15分,每局须净胜2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