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角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角色亦称“脚色”。本为古典戏剧中演员的类别,如京剧中的生、旦、净、末等,后来为社会学借用来做为研究人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活动和人的行为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家米德首先用“角色”来说明个人是各种角色的总和,它代表对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系统地借用角色概念来研究社会结构,始于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他们以人们在一定群体中扮演的种种角色及其功能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如帕克认为,每一个人时时处处都会意识到自己在扮演着某种角色,通过这些角色人们才相互了解并通过经常地交往,确定彼此的相互关系和深刻地认识自我。角色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在于:把个人放在社会关系中考察。个人在社会中总是要受一定的角色束缚,不担承这个(些)角色,必定承担那个(些)角色。各个人扮演的角色的数量、复杂程度、客观作用,通常取决于其社会文化程度、能力、个人性格,以及某种社会关系的制约。一般来说,任何个人实际担当的角色与理想角色总是有差距的。影响角色行为的因素是繁杂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风气、群体效应、社会规范所公认的价值标准人格特质等。运用角色理论和方法,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同社会学其他方法综合起来,因为角色分析只是分析社会的众多线索之一。 角色juese该词源于英文字“卷宗”(roll),是舞台上演员用来读念台词的道具。“角色”原指排练戏剧中规定演员行为的脚本。社会心理学家看到这个概念有助于理解人的社会行为和个性, 便把它引入社会心理学中。他们认为,正像戏剧活动中脚本规定了演员的行为一样, 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也规定了人的社会行为。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米德将角色概念首先引进社会心理学, 称为社会角色。R·杜顿认为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着相应的角色。H·H·凯利和J·W·蒂博认为, 角色是他人对相互作用中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的行为的期望系统, 也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期望系统。前苏联心理学家Л·布耶娃认为,社会角色是社会职能,是在特定社会中形成的一定类型的活动和相应行为方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归根到底决定于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社会给某一社会角色的执行者提出一般的行为方式或标准, 每个人具体扮演这个角色时还要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J·L·弗里德曼等人指出, 社会角色是关于人们在特定类型的关系中应当如何行动的一套规则。总起来说,角色就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的权利与义务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与态度的总模式。 角色戏剧、电影术语。指由演员扮演的剧本中的人物。 角色近代和现代戏剧中,依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类型。基本类型有生、旦、净、丑4种角色,其它较细的划分,均由4种基本角色派生而来。演员一般专演一个角色(古典戏曲多用“脚色”词),因此而形成各专门的行当(参见“行当”条)。 角色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社会对特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责任、义务等,这就是角色。由于每个人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下是不同的,所以就有不同的角色。老年妇女在老伴面前的角色是妻子,对丈夫体贴、关心、依赖等就符合了妻子的角色。而在孙子面前,就是一个奶奶的角色,表现为爱护、照顾、关心、逗趣等。退休的领导干部给单位提意见、建议,关心原单位工作就符合角色,若还像以前在位时那样领导、决策、指挥等就不符合角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