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认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认识renshi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其任务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目的在于指导人类的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前提是承认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物质世界。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认识的最终源泉,离开了物质世界就无所谓认识。认识的主体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实践基础上,客体在主体的意识中以观念的形式再现出来,这就是认识。认识有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的、片面的现象,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以感觉、知觉、表象这些生动的直观为特征,生动的直观是一切认识的出发点,是外部世界作用于人们意识的桥梁。但是,感觉、知觉、表象不能反映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不能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要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为特征,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的感性材料作全面的分析与综合,经过思考的作用而得到的。认识的任务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它的规律性的认识,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为指导,为实践服务。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反,主观唯心主义把认识的对象当作“观念的集合”或“感觉的复合”,认识的主体是“自我”,把认识看作是对人本身的主观经验、感觉的认识。客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认识的对象是所谓“理念”、“绝对观念”等,认识的主体是这些“理念”或“观念”的某种产物。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客观内容。

认识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和理性。其基础是实践。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受实践检验而区分其对与错。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是正确认识;反之,为错误认识。它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起积极指导作用。参见“认识论”

认识

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从而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它强调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发展,认识正确与否也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是真理系统的、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真理体系构成科学的理论。真理和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促进实践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理论告诉我们,认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头脑固有的,只有努力参加实践,才能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正确区分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