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训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训诂

训诂xungu

指用语言解释语言的工作,即以古书中的词句意义、篇章结构、语法修辞、典章制度等为解释内容的工作。
训诂一词,古代学者总是公开解释的,如《诗·大雅·生民》:“古训是式。”毛传:“古,故;训,道。”《尔雅》:“训,道也。”《说文解字》“诂,训故言也。”“训,说教也。”段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孔颖达《毛诗关雎诂训传》正义:“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诂”连用,最早是汉初的毛亨。把自己对《诗经》的解释定名为《诗故(诂)训传》。“诂训”,就是训诂。
训诂之所以产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以时代的更迭、时空的变化所引起的语言的变化为直接的原因。清代学者陈澧说:“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时间的变化,地域的不同,造成了语言的隔阂,语音、语法、词汇、文字都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变化,同代而不同地域,不同代不同地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因而产生了解释,随之便产生了训诂。参见“训诂学”等。

训诂

训诂Xungu

传统语言学术语。又叫“诂(故)训”。“训诂”是个常用词,但人们对其意义的解释常不一致。清代小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诂”字条下,竟误解为支配关系的词组,意为“解释古语”。因此,这个问题有首先说明的必要。“训”、“诂”二字,在《尔雅》中还分开用,两字连用在一起,发端于汉初鲁国人毛亨。毛亨给《诗经》作的注解叫《毛诗故训传》。“诂”与“故”两字通用。“诂”和“训”都是解释的意思,所以又可以倒说成“训诂”,如郑玄、陆机等人都称《毛诗故训传》为《毛诗训诂传》。因此,“训诂”一词,由毛亨最先使用为学科名称。“诂训”原是并列式词组,所以能倒言为“训诂”。“训诂”出现于汉初也是并列式,不是支配式。段玉裁《说文》诂字条注说:“训诂者,顺释其故言也。”有误。《公羊解故》的“故”,陆氏《释文》说:“训也。”可以证明“解故”不是支配式的词组。《汉书·儒林传》说:丁宽“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贾谊“为《左氏传》训故”。“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这些“训故”已成并列式的复合词,相当于后世所谓“注解”。所以黄季刚《文字声韵训诂笔记》说: “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训诂的内容主要包括:解释词义,串讲句义,申述篇章旨意,分析句读,说明修辞手法,解释语法现象,阐明表达方法,诠释典章制度和典故等方面。训诂的任务就是解释语言。所以,古代文献中的语言,凡不易被后人理解的语义,都属训诂范畴。至于说训诂的起因,前人往往引清代学者陈澧的话:“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见《东塾读书记》陈氏这里强调了训诂的起因应当有时、地两个方面。其实,一门学科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训诂的起因除时、地变迁造成了语言的古今方域之变,需要训诂来沟通以外,还有其它社会科学部门的影响等原因。从有文字到汉初《尔雅》成书,至少有一千几百年的时间,典籍已相当丰富。因此,时间既久,典籍既富,语言文字所起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随着历史的发展,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文字也屡易其身。只掌握当时语言文字的人理解古代文献当然要有困难。要沟通古今差异,使古今如旦暮, 于是训诂便应运而生了。

训诂

古人也叫它 “训故” “诂训” “故训”。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训” 是说明解释的意思,“诂” 的本义是古言的意思。两个语素各自的含义是: 训,是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如 《尔雅 ·释水》: “大波为澜,小波为沦。” 诂,是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词语,或用普遍通行的话来解释方言的词语。如 《尔雅·释诂》: “乔、嵩、崇,高也。” 即 “乔、嵩、崇” 三个词都是 “高”的意思。再如 《方言》第一: “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训解的方法很多: 有根据字形解释的,如 《左传》宣公十二年说: “夫文,止戈为武。”有根据字音解释的,如《孟子·滕文公(上)》: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庠”与 “养”,“校” 与 “教”,“序”与 “射”音韵接近。有些难懂的抽象概念,就用语句说明法,如 《孟子 ·梁惠王 (下)》说: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例中对“鳏”“寡”“独”“孤”分别进行说明。这些训诂方法都见于先秦古籍里,虽不是专门的训诂著作,但我们可以此窥见训诂学的发端。训诂学的兴盛是在两汉,主要训诂著作有 《尔雅》、《方言》、《说文解字》。训诂学的发展巅峰是在清代,如王念孙的《广雅疏证》、王引之的 《经传释词》等著作,既有理论,又有方法。由于清代学者的努力,使训诂学发展为 一门语言学科。现在我们学习训诂,对了解古代的科学文化和考证语言发展的历史以及校勘古书、编写字典辞书都有重大作用。

训诂

又称“诂训”、“训故”、“故训”。指在古代文献的范围内,为克服文字障碍,解决语言矛盾的一种专门性的学术工作。训诂的内容主要是解释字义、词义,如《诗·卫风·氓》、“氓之嗤嗤、抱布贸丝”。毛传:“氓,民也;嗤嗤,敦厚之貌;布,币也”。同时也串讲句义,申述篇章旨意,说明表现方法、修辞手段等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