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试管婴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试管婴儿

指两性生殖细胞在体外受精后发育到早期胚胎的一定阶段,然后移植到妇女子宫中妊娠,分娩产生婴儿。试管婴儿的诞生要经过超排卵、采集卵细胞、体外受精、体外胚胎生长和胚胎移植五个步骤。为保证受精率的提高,精子和卵细胞必须发育成熟,受精卵在体外培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进行胚胎移植,用特制的导管经子宫颈将早期胚胎注入子宫腔,促使着床受孕。1978年7月26日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女婴。此后,英、澳、美、德、法、比、日、俄和印等15个国家先后诞生了1000多个试管婴儿。其中已有双胞胎56例,3胞胎8例,4胞胎2例。第一对孪生试管婴儿和第1个4胞胎试管婴儿是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在澳大利亚诞生的。我国第一个试管婴儿,于1984年3月11日在上海诞生。目前,世界上已有11个国家建立了试管婴儿门诊。试管婴儿其伦理意义在于:养育子女不在于为了获得一个能传宗接代的赡养老者的亲生子女,而在于将一个幼小的生命抚养成人。这是一种道德的进步。


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并不是在试管里可以培育出一个婴儿。1978年7月25日英国特米家爱德华兹和斯特培德两位“试管婴儿”先驱者是用“试管”进行这项研究并获成功的,故俗称“试管婴儿”。在试管中可进行人工受精和体外培养,可见“试管”代替了妇女的输卵管,但它代替不了子宫,胚胎的发育还要移回母体子宫中。这里所用的“试管”是无毒性,用聚乙烯特制的。“试管”的奇迹之一是可以在此进行人工受精。应试妇女输卵管堵塞,在与其丈夫同房后,精子可以穿过子宫颈,进入子宫腔,但不能进入输卵管,因此不能与卵子相遇、受精。这时“试管”就起作用了,已采集到的精子与卵育好的卵子在试管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可以相逢了。当把一滴精液滴入试管时,在解剖镜下就可以见到浩浩荡荡的精子快速地游向卵子,把卵子包围住。众多的精子中的一个,首先接触卵子,它连头带尾巴都钻进卵子中,这就是受精,因为是在试管中人为进行的,所以就叫人工受精。“试管”的奇迹之二是新的生命在此开始生长发育。受精点燃了生命的火花,精子与卵子结合所形成的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后的30个小时,受精卵分裂成两个细胞,也叫两个卵裂球。以后每隔10小时,卵裂球就分裂一次,这样下去,从受精卵变成2个细胞。4个细胞、8个细胞、16个细胞……直到由众多细胞组成的人体。正常情况下,卵裂是在输卵管中进行的。输卵管一方面作卵裂的场所,另一方面又给早期的胚卵提供营养,使其生长发育。试管及其培养液就取代了输卵管的这个功能。

试管婴儿shiguan ying'er

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并非婴儿在试管内生长,而是将精子和卵子放在试管内或培养皿中,培育70小时左右,使卵受精并发育成胚胎,再将胚胎送入未来母亲的子宫内着床,发育成胎儿。所用的精子、卵子、或两者,均可用夫妇双方的或他(她)人提供的。这种人工生殖技术适用于以下情况:
❶女方因输卵管不通而不育;
❷女方因有精子抗体而不育;
❸女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
❹夫妇一方或双方有遗传病,可由正常人提供精子或卵子,以利优生。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于英国诞生之后,目前世界上已有3 000余试管婴儿诞生。1988年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这是我国医学技术的又一进步。伴随而至的是与人工授精相似的心理、社会、道德、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试管婴儿

即“胚胎移植”。参见“人口学”、“生物”中的“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

体外人工授精生的婴儿,即从育龄妇女体内取出成熟卵子进行体外授精后,再将受精卵移植到母亲的子宫内,发育成熟后出生的婴儿。第一个试管婴儿1978年诞生在英国。


试管婴儿

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所生产的婴儿。将母亲的卵子与父亲的精子在试管内受精,而后在体外培养到一定阶段(桑椹胚),再把它移植到母体的子宫内,在母体内发育成足月。1978年7月25日,在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1985年4月,在台湾省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目前,世界上报道的试管婴儿多属自体胚胎移植,如果从一个母体的卵经体外受精后,移植到另一妇女的子宫内,即所谓借腹怀胎或称代培婴儿。参见“医药卫生”中的“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

在体外受精后移植到同步化子宫内膜发育成长而分娩的婴儿。1985年湖南医学院 (现湖南医科大学) 成立生殖工程研究室,开始试管婴儿的研究工作。1988年6月5日晚,湖南省首例、全国第三例试管婴儿(女) 章皿星在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妇产科诞生,体重2250克。1988年6月7日晚,全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男)罗伏群在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妇产科剖腹诞生,体重3000克。这两项研究创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水平,是在湖南医科大学卢惠霖领导下完成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