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语言分析伦理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语言分析伦理学

又称“语言伦理学”。西方通常称之为“规定主义”。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广泛流行于英美等国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诺维尔·斯密特、托尔明、蒙特菲奥勒、汉普西尔、黑尔,美国的艾肯、爱德华兹等人。在他们当中,黑尔的著述最多,是语言分析伦理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一些西方学者把解决元伦理学的问题,克服元伦理学危机的希望寄托在黑尔的身上。语言分析伦理学企图克服道德哲学和现实道德意识的分离,把寻找道德的合理根据当作根本任务。它从分析日常道德语言入手,力图揭示道德语言本身的特点。认为只要研究人们在什么意义上,在怎样的结合中使用这些道德概念,就可以揭示道德概念的意义。因为道德语言具有评价意义,根据逻辑推断,道德语言即道德概念和判断的主要功能就是“建议”、劝告和指导行为,影响人的选择和决定。例如,人们对善、恶、义务等词的具体内容可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但这些伦理词在逻辑功能上是一样的,都表示某种褒奖、劝告、建议,鼓励或者谴责某些行为。语言分析伦理学认为,表达人们责任和义务的一般道德原则不具有理性基础,最基本的价值判断完全是人们选择的产物。因为事实与价值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从事实陈述中绝对不可能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价值命题来。从根本上说,价值是人们主观意志和情感的产物。语言分析伦理学始终没有离开唯心主义的立场,所以它所寻找的解决伦理学问题的办法,也必然是不成功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