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调胃承气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调胃承气汤本方为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 中治疗阳明经实热的名方。方中大黄清肺而泻大肠火,攻瘀逐邪通便; 元明粉软坚导滞; 甘草和中补脾。而西太后慈禧素体脾胃不和,且喜食油腻厚味,故晚年时有气滞、食积、溏泻等疾患。其常用方药虽以茯苓、白术、白芍、砂仁、香附等健脾行气和胃之品居多,但因症情变化的需要,有时也用攻逐之剂。“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四日,张仲元 (太医院院判) 请得皇太后脉息左关沉弦,右关沉滑有力,肝胃气道欠畅,蓄有积热,是以眼目不爽,食后嘈杂; 谨拟古方调胃承气汤调活” (转引自 《清代宫廷医话》)。次日即 “脉象已缓,诸症渐轻” (同上)。可知药效确切。值得注意的是,此方西太后已是七十四岁高龄,张仲元仍敢于在 “至尊之体” 上如此遣方用药,推陈致新,治病之本,若非医理精深,务求实效,断难如此。宣统三年(1911年),张仲元还用调胃承气汤治愈了年方六岁溥仪的 “郁寒化热” 证。可见御医治病,也是攻补兼施,并非完全迎合帝王心理,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滋补。 调胃承气汤decoction for purgation and regulation stomach energy中兽医方剂名。(见“大承气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