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象牙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象牙席生活用品。清雍正、乾隆 (1723—1795) 时期广东地方官员向清帝奉献的贡品。系当地从事象牙艺术的匠人所编制。现有两条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其中较大的一条长216厘米,宽139厘米。全由薄如竹蔑,宽不足0.3厘米的扁平象牙条编成。织纹为人字形,周边用涂了黑漆的牙条织成三道花纹。席面雪白细密,光洁滑润,还能捆卷自如,性如竹席。夏季使用,凉爽适意。由于造价极为昂贵,雍正帝于雍正十二年四月以躬行节俭为名,下令此后不要再编制此物。但贡奉此席之风并未禁绝。有关文献记载,乾隆朝广东官员时有进献。由于清后期长期战乱,这些稀世之宝不少流落到民间,建国后,地方博物馆偶有征集。据专家研究分析,在编织牙席之前,先将硬而脆的象牙进行特殊技术处理,使其软化,再用特殊工艺将期劈削成薄片。此项技术现已失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