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禹贡地域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禹贡地域图

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最早采用科学的绘制方法绘制的大型地图集。西晋裴秀等绘制。18篇,附序言一篇,成篇于公元3世纪。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地理学名著《禹贡》及历代地图的基础上,详细考订古今地名、山川河流及疆域沿革,分州绘制的晋朝“十六州”地图,图中有古今地名相互对照,制作十分精详。此图的重要价值还在于首次采用了科学的绘制方法,图前所附的序言中,详述了这种绘制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方邪、迂直(均指与地面倾斜起伏、山川分布走向有关的问题)。这六条原则即著名的裴秀“制图六体”。今天地图学上所考虑的主要问题,除经纬线和投影外,均已述及,这在地图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对后世制图工作的影响十分深远。明末以前,我国的地图绘制基本上遵循制图六体的原则,如著名的《海内华夷图》等。《华夷图》和《禹迹图》是根据《海内华夷图》缩绘的,并刻在碑石上,至今仍保存在西安碑林。《禹贡地域图》的序言后来被保存在《晋书?裴秀传》里。

我国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晋人裴秀(223―271)撰。18篇。“上考《禹贡》山海川流、原

陂泽、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及古国盟会旧名、水陆径路”(《晋书?裴秀传》)。以“一分为十里(古制一里180丈)、一寸为百里”即1:800000比例缩制成方丈图。该图集序中,裴秀明确提出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方邪、迂直,“有图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于山海绝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制图六体系绘制平面地图基本理论,于古代传统制图学影响巨大。《禹贡地域图》已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