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貂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貂蝉冠名。晋时武官冠以貂尾为饰,附蝉为文故名。《资治通鉴·晋纪·惠帝永宁元年 (公元301年)》: “每朝会,貂蝉盈座,时人为之谚曰: 貂不足,狗尾续。” 胡三省注: “武冠,一曰武弁,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为饰,谓之 ‘赵惠文冠。’胡广说曰: “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 秦灭赵,以其冠赐近臣。应劭《汉官》曰: 说者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蝉居高饮洁,口在腋下; 貂内劲悍而外温润,此因物生义也。” 貂蝉diāochán冠上的貂尾和金蝉装饰,亦指装饰有貂蝉的冠帽。汉、魏、六朝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因亦代指侍中等贵近之臣。宋前期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戴貂蝉冠,故在两宋,貂蝉用以代称宰相。《初学记》卷一二:“《汉官》云:侍中冠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加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貂蝉。”《汉书·刘向传》:“青紫貂蝉,充盈幄内。”《后汉书·舆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貂蝉,胡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外柔易而内刚劲也。蝉,取其清虚识变也。在位者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清虚自牧,识时而动也。”《南史·江淹传》:“初,淹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于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征也,汝才行若此,岂长贫贱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词:“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陶(谷)为人轻险,尝自指其头,谓必戴貂蝉。今髑髅亦无矣。”刘克庄《水龙吟·又辛亥晚生朝》词:“祁公一度貂蝉,先生三度貂蝉了。”高承《事物纪原·冠冕首饰部·貂蝉》:“一曰,武弁大冕侍中冠之,金珰左貂,昔赵武灵王胡服也,秦始皇灭赵以赐侍中,故为侍中之服。”《宋史·舆服志四》:“朝服:一曰进贤冠,二曰貂蝉冠,三曰獬豸冠,皆朱衣朱裳……中书门下则冠加笼巾貂蝉……宰臣、使相则加笼巾貂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