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财政补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财政补贴

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对指定事项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的一种补贴。在中国包括对国民经济某些部门、行业的生产经营发生政策性亏损时的补贴、城乡居民生活补贴等。在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对农业的补贴和对居民生活的补贴等。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目的是为了定向支持生产发展,调节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等不同的政策目标。
在西方国家的自由竞争初期,财政补贴并没有作为政府向企业或个人无偿转移支出的手段被广泛运用,政府一般不介入私人经济活动,以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造成扭曲。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随着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程度的加深,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财政补贴开始被频繁运用,补贴的规模逐渐增大,涉及的领域也逐步扩展。财政补贴可分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职工和居民生活补贴、利息补贴(财政贴息)和其他补贴。由于减免税收的目的与补贴近似,有些国家把税收减免叫做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是将税收优惠在预算中列入支出栏目的办法,把免税、减税,退税、税收抵免等一系列税收优惠列入支出,从支出的角度加以规范,以有利于加强对税收优惠的控制。
在中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价格补贴在统计表中作为支出项目,而企业亏损补贴则作为减收项目列入政府收入表中。在实际中还存在其他形式较为隐蔽的财政补贴,如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税前还贷等,这些都未列入财政补贴项目。
在中国,价格补贴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达到了高峰,90年代开始逐步下降。价格补贴的大量存在,不仅给财政造成了困境,也不利于市场价格机制的完善。企业亏损补贴是政府对国有企业发生亏损的补贴,范围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财政补贴应该主要向公益性事业倾斜。对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补贴应该取消。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一补贴的取消是可行的。
合理的财政补贴有利于完善价格体系,协调社会收入分配,刺激社会总需求,维持社会稳定。但值得注意的是,财政补贴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旦用得过度,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财政补贴与价格体系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更容易扭曲价格,甚至可能完全排斥市场价格。一旦财政补贴政策本身不合理,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更大。过度的财政补贴也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企业将缺乏竞争力,过于脆弱。

财政补贴

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中国从1953年起实行财政补贴政策,但范围小,数量少。1979年起财政补贴猛增。1978~1989年,国家财政负担的价格补贴和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由135.99亿元增加到972.43亿元,增长了6.2倍,平均年递增19.6%,明显快于同期的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增长。1998年政策性补贴支出712.12亿元,其中中央支出363.90亿元,地方支出348.22亿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