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州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州集总集。金元好问(1190—1257)编。十卷,首一卷。好问有《遗山先生诗集》已著录。金亡后编辑成书,选收金代二百五十一人之二千二百六十一首诗。但未收当时在世诗人作品。原书按干支分卷,每卷分冠作者并所收诗数,正文依次冠以诗人小传,虽详略不等,但对金代文学发展分期、时代特点、代表人物均有记述,其中诗评尤为重要。全集诗作,反映金代文学史三个发展时期的成就十分鲜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的史实,历历在目,故有史诗之誉。其史料广泛涉及文学、史学、语言、民俗、礼教等各个领域,价值较高。因所收诗作多出自中州人士,故以“中州”名书。元代房祺所编《河汾诸老诗集》,堪称此书姊妹篇。传世版本有毛晋汲古阁刻本。明弘治间沁水李瀚刻本,《四部丛刊》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铅印本等。 《中州集》zhongzhouji金代诗歌总集。原名《翰苑英华中州集》,又名《中州鼓吹翰苑英华集》,通称《中州集》。金代元好问编选。 中州集总集。金元好问编选。十卷,附乐府一卷。选录金代249人,诗作2062首。因中州(今河南一带)为金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名。存世者不录。有影元刻本、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中州集诗总集。金代元问好编。10卷,辑录作家251人,作品2062首。因作者多整集于中州一带,故取名《中州集》。其体例不录存世者之作,“帝王”、“诸相”、“状元”、“知己”、“南冠”等以类相从,其余各家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每家各系小传,并论及金诗风格、源流和当时政治历史事件。通行的有1959年中华书局排印《四部丛刊》缩印董氏影元本。 中州集十卷。附 《乐府》一卷。金元好问(1190—1257)编。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官国史院编修等,金亡后不仕。著有《续夷坚志》等。此集选录金一代之诗,诗人二百四十九人,诗二千二百五十九首。首录显宗二首,章宗一首,不入卷数。其余分为十集,以十干纪之。辛集目录傍注“别起”二字,其人亦复始于金初。似乎七卷以前为正集,七卷以后为续集。壬集自马舜以下别标“诸相”一门,列刘豫等十六人;“状元”一门,列郑子聃等八人;“异人”一门,列王中立等四人;“隐德”一门,列薛继先等四人。癸集,列知己三人,南冠五人,而附见宋遗民赵滋及好问父兄诗于末,前有好问自序。各人为小传,详具始末,兼评其诗。入四库时,以毛晋刊本为蓝本。有 《四库全书》 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