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贾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7 贾逵30—101

东汉天文学家、经学家。字景伯,扶凤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曾任左中郎将。《后汉书·律历志》中记载了他与其他天文学家多次讨论《四分历》的修订问题,他的意见对《四分历》的改进有重大作用:他肯定了月球运行不等速现象;指出月行速度最大的位置每月移动3°多,实际上就是现代所谓月球近地点进动概念;宣传应从黄道来计算日、月运行的观点;倡议制造黄铜仪,并安置在东汉灵台上;认为《太初历》所定冬至点的位置已经移动。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诂》等,已佚。

贾逵1010—1079

北宋将领。真定稾城(今河北稾城)人。行伍出身,为殿前班副都知,迁西染院副使。从狄青征侬智高,为右先锋将,不待将令,先据高阜,破敌立功,迁秦凤路钤辖。后徙并代路钤辖,主管麟府军马,聚边关熟户为二十七堡,习射自守,使成劲兵。历泾原、高阳关、鄜延路副都总管,擢步军副都指挥使。治京城水患有方,迁马军副都指挥使,复总鄜延兵。筑延州城外堡障,与城相望,以备御西夏。转昭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反对妄兴边事以为己功。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卒谥武恪。

贾逵30—101

东汉经学家和天文学家,字景伯,扶风平陵 (今陕西省咸阳西北) 人。曾任左中郎将、侍中领骑都尉 于章帝元和二年 (85) 至和帝永元四年 (92) 间,与编訢、李梵、卫承、李崇等人多次讨论东汉 《四分历》 的修订问题。《后汉书·律历志》载有他的议论。他特别指出《太初历》 所定的冬至点位置已经移动,他还大力介绍民间天文学家傅安的测量结果,说明量度日、月的运行用黄道度数比较准确。他还肯定了李梵、苏统发现的月亮运动有快慢变化的现象,并且指出月行速度最大的位置每个月向前移动三度。这实际上是现代所谓的近点月和近地点进动概念 他的意见对东汉《四分历》的改进起了重要的作用。东汉灵台(皇家天文台) 上用的黄道铜仪就是在他的倡仪下建造的 此外,贾逵在古文经学传授方面也起过重要作用。

贾逵30~101

东汉天文学家和经学家, 扶风平陵 (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贾谊后裔。少承家学,习古文经,兼通五家“谷梁”之说。明帝时拜为郎,与班固并校袐书,应对左右。章帝初奉诏入讲白虎观与云台, 所著经传义诂及难论百余万言,后世称为“通儒”。公元92年(永元四年),他在论述历法时, 提出在历法计算中应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阐发月球的运动是不等速的。他还创制黄道铜仪,首次利用黄道座标系测定了天体位置, 并测定了近点月和发现月球的视运动有快慢。公元85年(始元二年),贾逵与编訢、李梵一起制订《四分历》。撰有《春秋左氏传解诂》三十篇,《国语解诂》二十一篇, 均佚。清马国翰《玉涵山房辑佚书》、黄奭 《汉学堂丛书》有辑本。

贾逵

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字景伯,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的九代孙。其父贾徽,为汉代名儒。贾逵继承父业,精通《五经》及《左传》。曾为《左传》、《国语》作《解诂》51篇,献于朝廷。以精通儒术受到明帝重用。和帝即位,任左中郎将。后又任侍中、骑都尉等职。一生所著经传义诂等多达百万言,又作诗、颂、酒令等多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贾逵30~101

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其父徽,从刘歆受《左传》,又习《古文尚书》、《毛诗》。逵悉传父业。曾任侍中及左中郎将等职。明帝时,利用朝廷尊信谶纬,上书说《左传》与谶纬相合,可立博士;章帝时,与治今文经学的李育相辩难,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又精通天文学,提出在历法计算中应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阐发月球的运动不是等速的。撰有《春秋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等,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