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唐君毅著。1977年台湾学生书局分上下册出版。1978年学生书局收入《唐君毅全集》卷23、24。是作者哲学和伦理学思想的代表作。书中系统分析了生命存在与心灵活动的境界,认为道德心灵应当在与一切心灵活动的相互感通中建立自身,实现自身,涵盖生命存在,成为超越主体。认为心灵境界可以分为三类九种。第一类是客观界,指为人的心灵所观照的一切客观对象。它又分为三种境,1.“万物殊散境”,是心灵所观客观事物的体,个体主义的人生哲学属于此境。2.“依类成化境”,指心灵所观客观事物的相。3.“功能序运境”,指心灵所观客观事物的用,功利主义的人生哲学属于此境。第二类是主观界,指人对其内心活动的反省。它也分为三种境:1.“感觉互摄境”,指能感觉的心灵与所感觉的对象之间、感觉主体之间的相互融通、包涵。2.“观照凌虚境”,指心灵对表现事物一般属性的概念的直接观照。审美主义的人生哲学属于此境。3.“道德实践境”,指人以道德理性为依据,使道德理想实现于现实世界,一切关于道德良心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一切重道德的人生哲学,均属此境。第三类是超主客界,是超越主客观、在主客之上而又统一主客于其中。它也分为三种境:1.“归向一神境”,指基督教超越主客对立的方法。2.“我法二空境”,指印度佛教对主客的超越。3.“天德流行境”或“尽性立命境”,指中国儒家依人的道德实践生活所展现的超越境界,从人来说它尽心知性知天,从天来说是天命下贯和天德流行,通主客、天人、物我,达到天人合一。本书超越了儒家传统上就道德而言道德的狭隘道德主义,而在对人类心灵活动的整体把握中展现道德心灵的统摄力,体现了现代新儒家重建儒学的努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