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赵声1881—1911原名毓声,字伯先,又字百先,江苏丹徒县人。早年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军军营读书时,即立志以军报国,开始萌发反清思想,声称最佩服孙文。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日本找孙中山,未遇,见到黄兴等人,亦颇受鼓舞。旋即回国,在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任教,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光绪三十一年,秋,潜入北洋新军某镇当队官,想乘机发动起义,未成。后到江阴新军中任教练,图谋义举,广西官吏防范森严,旋回南京,任陆军九镇某营管带,后升标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加入同盟会,在士兵中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工作,被两江总督端方觉察,被迫离南京。次年春任广州新军二标三营管带,二标标统、一标标统。后因两广总督张人骏所忌,弃职。宣统二年(1910年)与黄兴筹谋发动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去南洋筹备军饷,任香港统筹部副长。次年与黄兴领导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后病逝香港。 赵声1881—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原名毓声,字伯光、号百先,江苏丹徒人。江南陆师学堂毕业,1903年曾赴日本考察军事。后投新军,从事革命活动。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参与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根据槟榔屿会议决定,与黄兴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悲愤成疾,旋病逝于香港。后为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上将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