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孟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34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元代书画家、文学家。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宗室,宋亡后,仕元。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幼聪慧,诗文清远,信佛,通音乐,善鉴赏。书法、绘画尤精。其书法,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书出 “二王”,体势紧密秀媚。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世称“赵体”。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鞍马、人物师法唐人和李公麟。花竹禽鸟皆善,尤能以飞白作石,金错刀写墨竹。其画“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提出“书画同源”说,主张以书法用笔融入绘画,既追求笔法,更强调笔意,注重画家之人品、胸次与学养等内涵。提倡作画应“存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力追唐、五代之遗风。其见解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绘画技法和文人画的笔墨意境。陈琳、朱德润、黄公望、王蒙等都受其影响。传世书迹较多,如《洛神赋》、《道德经》等。画迹有《秋郊饮马图》(有专条,藏故宫博物院)、《重江叠嶂图》、《鹊华秋色》(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等。其父訔、妻管道昇、弟孟籲、子雍、奕,甥王蒙皆善画。


110 赵孟頫1254—1322

元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因赐第湖州,故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亡入元,任刑部主事,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死后谥文敏。其诗痛惜宋室覆亡,流露身世之慨,或写闲情逸致。风格清邃奇逸,流丽和婉。书、画颇为出色。绘画、题诗、书法三者在他笔下完满地结合到了一起。他的书法圆转秀美,人称“赵体”。他的绘画圆润秀劲,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著有 《松雪斋文集》。

赵孟頫1254—1322

元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鸥波、水晶宫道人。谥文敏。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宗室后裔——赵匡胤十一世孙。入元后,经程钜夫推荐,在朝为官,“被誉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琴棋均有较高造诣。其中尤以书画成就最高,影响深远,为后人所称道。实为开元代书画新风的领袖人物。在书法方面,篆隶真行草无一不精;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技法方面,或工或写,或赋色或水墨,样样精通,蜚声中外。其书法融晋唐名家之长,形成以“匀净平顺”为特征的新书体,与欧、颜、柳并称四大书家。其绘画开创了元代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使文人画走向全面成熟,对明清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见彩色图版)

赵孟頫1254—1322Zhaomengfu

元代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江苏吴兴)人,出身宋朝宗室。他在元代经历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赵孟頫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均有较好修养,而重要成就在书画方面。在绘画上融汇唐宋绘画之长而自成一家,于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主张变革风行已久的南宋画院的体制格调,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的论点,以继承五代、北宋的体格法度,在继承前规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开创了元代画风。他还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他的传世作品很多,其中《秋郊饮马图》描绘初秋郊原,牧人正赶着一群马到河岸边饮水的情景,十匹马健壮肥硕,有的追逐于岸边,有的步入河中饮水,有的互相嬉戏,牧马人身着红袍,手持马鞭,侧首看着正在嬉戏的二马。岸边林木环绕,湖水平缓无波。构图饱满,远、中、近景层次分明,整体简括雅逸。代表了他在鞍马画方面的成就。赵孟頫的传世作品还包括《秀石疏林图》、《鹊华秋色图》、《浴马图》、《双松平远图》等。

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元代著名书画家,他是宋宗室后裔。至元,官到翰林学士承旨,世称“赵承旨”。工诗文,尤精书画。书法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李北海,秀雅流美,楷书、行书、草书,无不精妙。以书名天下,人称“赵体”。元·鲜于枢《困学斋集》说: “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 一。”他的小楷《道德经》、《汉汲黯传》、行书《洛神赋》,大楷《胆巴碑》、《妙严寺碑》,以及《六体书千字文》均是传世名作。他的夫人管道昇,子赵雍,皆擅书画,名重当时。元仁宗曾将他们夫妇和赵雍的字装裱 一卷交秘书监宝藏,说:“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夫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元·赵孟兆页 《胆巴碑》

赵孟頫

元代书画家。工楷、行,兼擅篆、隶、草,以书名天下。其书宗法二王,,姿丽秀逸,润婉和朗,世称“赵体”。传世墨迹甚多,主要有《洛神赋》、《胆巴碑》、《道德经》、《归黄庭经》、《文人帖》、《临摹兰亭序》和《四体千字文》等。参见“绘画·雕塑”中“赵孟颊”。


赵孟頫1254—1322

元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宗室。擅画,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开创了元代画风,画迹有《重江叠峰》、《红衣天竺僧》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称世。参见“书法·篆刻”中的“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

元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因赐第居湖州(今浙江吴兴),故为湖州人。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应召到大都(今北京市),在元朝为官,任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在艺术上,开一代风尚,才气英迈,琴、棋、诗、书、画、印均有较深造诣。尤以书画为后人所称道。工书,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世今。其书落笔如风雨,一日能写万字,法融晋、唐名家之长,自成以“匀净平顺”为特征的书体。行笔净利绝劲,点画圆润丰腴,结体精严秀媚,自成一体,人称赵体,与欧、颜、柳并称四大书家。相传天竺(印度)有僧人远涉万里来求其书,视为墨宝。传世墨迹有《洛神赋》(行书,藏故宫博物院,有影印本行世)、《枯树赋》(大德三年1299作楷书)、《赵孟頫六体千字文卷》(现藏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等。孟頫精绘画,工释像、山水、树石、花竹,尤喜绘马。作画去唐人之纤,北宋之犷,主张“古意”,力倡书法入画。信手点染,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竹,为古人之鲜有,创元代简率、尚意、以书入画之新风,对明、清绘画产生深远影响。传世作品有《秋郊饮马图》(绢本着色,藏故宫博物院)、《秀石疏林图》(纸本水墨,藏故宫博物院)、《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浴马图》(绢本着色,藏故宫博物院)等。其夫人管道升(仲姬),子赵雍、赵奕皆以书画知名。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宋宗室秦王赵德芳的后代,入元以前,是一个公子王孙,风流散诞。入元后,由程钜夫荐举,入造刑部主事,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死后谥文敏。诗、书、画皆擅,书法尤有名,人称“赵体”。《四库总目提要》说:“论其堵艺,则风流交采,冠绝当时,不但翰墨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让于虞、杨、范、揭之间,不甚出其后也。”论文要求“明理”,只在把道理说清,不需要深文曲笔,以此为旨归,其散文风格即颇为简朴明晰。著有《松雪斋文集》。

赵孟頫

赵孟頫 (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雷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湖州 (今浙江) 人。宋宗室,宋亡后,归里闲居。元世祖忽必烈搜访 “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始任兵部郎中,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朝 (1311—1320),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缢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于书法绘画成就尤高。
其书法,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王世懋称: “文敏书多从二王 (羲之、献之) 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 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 《岳麓》、《婆罗》 体。”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世称 “赵体”。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 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 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风格,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 “有唐人之一致去其纤; 有北宋之雄去其犷。” 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迭、王芝、郭祐之等相互切磋; 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永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 著称。传世书迹有 《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 《兰亭十三跋》、《四体千字文》 等。传世画迹有 《重江叠嶂图》、《鹊华秋色》、《秋郊饮马》。著有 《松雪斋文集》 十卷 (附外集一卷)、《尚书注》、《琴原》、《乐原》。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雷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湖州 (今浙江)人。宋宗室,宋亡后,归里闲居。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始任兵部郎中,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朝 (1311—1320),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缢文敏。信佛,与夫人管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于书法绘画成就尤高。
其书法,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王世懋称: “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 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 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婆罗》体。”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道丽,世称“赵体”。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 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风格,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一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迭、王芝、郭佑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永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传世书迹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三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重江叠嶂图》、《鹊华秋色》、《秋郊饮马》。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尚书注》、《琴原》、《乐原》。

赵孟頫1254—1322

元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鸥波亭,故世称鸥波,曾号水晶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所工书画,在元初称誉大江南北。画迹遍布中国各地。孟頫系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才华横溢,仪容出众,诗文清远,书画双绝,工释像、山水、木石、花竹、尤精战马。他的画风有二:一工整;一豪放,悉造其微,穷其天趣,至得意处不减古人。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且擅音律、精鉴赏。所制篆刻,以“圆朱文”著称。其诗词古文,有《松雪斋文集》传世。书法继承了晋、唐以来的传统,博采众家之长,法度严谨,字体秀丽,笔法圆润流畅,具有独特的风格,人们把他与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并列,被后人尊为“仪风冲霄,祥云捧日。”“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人称“赵体”。传世作品甚多。有《鹊华秋色图》、《水村图》、《重江叠嶂图》、《洞庭东山图》及《黄庭经》、《道德经》、《法华经》、《心经》、《金刚经》、《千字文》等。《鹊华秋色图》是游济南郊外鹊山时,应友人命画之。是其得意之作,后人为之精品。孟頫是我国十四世纪初最有才华的书画大家,在中国绘画史、书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