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轻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轻重原指铸币分量的轻与重,后来发展成为对物价的认识和调节控制商品、货币流通的理论。以《管子·轻重》论述最为详细。《轻重》共十九篇,现存十六篇。其著作年代尚无定论,主要有战国和西汉两说。假托春秋时齐管仲的政策,用供求关系来阐述商品、货币的轻重,认为“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说货币是“民之通货”,即流通手段。指出货币、谷物和万物之间存在着相反的轻重关系:“币重乃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主张国家通过“号令”(政权力量),控制货币、谷物和万物,调节其轻重关系,以平衡物价,抑制兼并,打击大商人,巩固封建统治并增加财政收入。这是先秦维持谷价的平籴、平粜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轻重qingzong是表示物体重量大小的一对概念。重表示物体重量相对较大,轻表示物体重量相对较小。 轻重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经济理论。《管子·轻重》:“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认为货币是“民之通货”,即流通手段;货币、谷物和万物之间存在着相反的轻重关系。用供求关系解释商品、货币的关系,对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过程作了较系统的理论概括。主张封建国家通过调节其轻重。平衡物价,打击大商人,抑制兼并,巩固统治,用其与其他诸侯国作斗争,并增加其财政收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