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达延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66 达延汗约1474—1517亦作 “大衍汗”、“歹颜汗”等,明代蒙古可汗,名巴图蒙克,元室后裔,明称“小王子”。7岁即汗位,称“大元可汗”。毕生致力于蒙古统一事业,加强军事政治统治。改变了成吉思汗以来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赛特领主并立制度,结束了内讧、异姓专权和封建割据局面。同中原保持互市关系,促进了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达延汗约1474—1517亦译“大衍汗”、“歹颜汗”等。明朝称之为“小王子”。明代蒙古可汗。名巴图蒙克(一作 “把秃猛可”)元室后裔。约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与叔曾祖满都鲁遗妻满都海哈屯成婚并即汗位,称“大元可汗”。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幼年随其妻满都海哈屯出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解除西部威胁。成年后又先后消灭异姓权臣(赛特)亦思马因,战败右翼封建主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等,统一东蒙古各部,巩固汗位。加强军事组织,恢复万户制度, 将分散割据的大小领地合并为六万户,分左右两翼,自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乌梁海)三万户。封其一子为济农(亲王),统率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重建封建秩序,将六万户封给子孙作为自己的宗藩, 废除赛特的领地,不再设太师、丞相职位,改变成吉思汗以来的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赛特领主并立的制度, 结束了百年来异姓赛特专权、内讧和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汗权。这对漠南、漠北各部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其前期和中原地区保持和平互市关系,加强蒙汉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诸史料记载不一,史学界对其本名(又作伯颜猛可)、生年(又作1464、1466、1468、1473等)、即位年(又作1470、1479、1488等)、卒年(又作1516、1519、1543等)和一些经历尚有不同看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