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通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通假Tongjia也叫通借,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使用文字的方法。它与本无其字的假借造字法不同,但习惯上往往也被称为假借,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其中,应该使用的、字形与意义相吻合的字为本字,被用来代替本字的、意义与本字无关的字为借字。如 《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本义是虫名,意义与此句无关,所以是借字,其本字是“早”。《孟子·告子》“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中,“信”本是诚实、真实的意义,与此句无关,也是借字,本字是“伸”,表示伸展的意思。《诗·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贯”在此处应是“事奉”的意思,而它的本义是“钱贝之贯”,与“事奉”无关,故是借字,本字是 “宦”, “宦”有事奉义。 通假又称“通借”。指古书中音同、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广义的通假包括同源通用和同音假借两种情况。狭义的通假则指用意义毫无联系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如早晚的“早”借用“蚤”等。通假的条件在于声音相同或相近。细分有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叠韵通假3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