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郦道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77 郦道元462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官至御史中尉,后为关右大使。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察水道变迁与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继承了古代学者对水的重视,认为“水流本是天地之间”“对万物无所不润”的客体。鉴于前人所著地理著作如《山海经》、《汉书·地理志》等对水论述过简,他遂选中 《水经》,以水道为纲,将自己实地考察访问所得以及阅读过的大量地理著作和有关记载,为之作注,写出一部比较完备的水道地理著作——《水经注》。他虽生当南北朝政局分裂时期,却没有只记述北魏王朝统治疆域之内的情况,而是包括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水经》原记河流共137条,他曾至1252条,对每条河流的源流脉络、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和历史事迹等均作了详细叙述,其中对各地水利开发记载尤详,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郦道元466或472?—527Li Daoyuan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 (今河北涿县) 人。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博览群书,野外旅行,访渎搜渠,留心观察水道等地理现象。他生逢分裂之世,生活于鲜卑族统治之下,希望看到中国能恢复全国统一的局面,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了一部描述全国地理情况的《水经注》。因其文笔深峭,极富文学价值。官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参阅 “水经注”条)。 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汤县(今河北汤鹿县)人。曾任御史中府职,执法严峻,不徇私情。后又任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自幼好学,爱好游览,足迹遍于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地区,详细观察各地河道、沟渠的分布、通塞情况,,博览地理著作。写有《水经注》一书,是中国当时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官尚书主客郎、河南尹、御史中尉等。后为雍州刺史萧宝夤所害。撰《水经注》四十卷,为地理学巨著,又是散文名作,文笔深峭,简洁优美,历来为人传颂。《巫峡》、《龙门》、《大明湖》、《阳城淀》等节,尤为脍炙人口。 郦道元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袭永宁侯。历冀州镇东府长史、东荆州刺史等职,为政威猛,深为权豪忌恨。晚年被谗出为关右大使,遭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郦道元好学不倦,博览奇书。鉴于《水经》一书太过简略,又无旁证,他广泛搜求资料,亲到实地寻访考察,完成了价值远非原书可比的历史地理巨著《水经注》。书中将原来137条水道增至1252条,注文扩到原文的20倍。在记载水道的同时,他加入了大量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传说谣谚,有描述,有抒情,也有议论、考证文字,使全书内容丰富,文采绚烂,此书最有文学价值的乃是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它开拓了山水散文的新领域。如《巫峡》一段文字,简洁生动,引人入胜。唐代柳宗元的山水散文受其影响极大,苏轼亦曾有语“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寄周安孺茶诗》)。 郦道元郦道元 (约460—527),中国地理学家。字善大,北魏范阳涿县 (今属河北)人。任御史中尉时,执法严峻。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郦道元在科学上的重要贡献是著有 《水经注》 一书。《水经》 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但所记水道繁简不等,且存在一些错误。同时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道有了变迁,名称也有改动。郦道元有鉴于此,立志从事地理研究,为 《水经》 作注。为了纠正前人在地理记载上的错误,郦道元一方面亲自实地考察,另一方面查阅所有有关地理的书籍,研究大量历史文献和文物资料。《水经》 原记述大小河流仅137条,一万多字。经郦道元注解后的 《水经注》,大小河流增到 1252条,共40卷,30多万字。实际上是以《水经》 为纲,作了大量补充和发展。对每条水道,一一穷源究委,详细记述所经地区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等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繁征博引,是中国古代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该书所引古代书籍达437种,还记录不少汉魏间碑刻,且用优美的文学语言进行记述、描写和论述,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郦道元?~527著名地理学家。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著有30多万字的《水经注》。全书记述了1252条河流,比三国桑钦的原著《水经》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20多倍。该书是6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郦道元曾到过长安及长安附近很多地方,追溯源流,调查水道的变迁。他游渭水兹泉时,寻访过姜太公的居室和垂钓的地方,他还考察了位于泾阳县境的郑国渠遗址,对关中东北部盐碱地变成肥沃地的地理变迁也作了考察。公元527年(北魏孝昌三年),汝南王悦乘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抗北魏的时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作关右大使,以达借刀杀人的目的。他在奉命赴任关中的途中,被包围在阴盘驿亭(今临潼县东)。亭在冈上,无饮用水,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与其弟道峻和两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446或472—527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鹿 (今河北涿县)人,孝文帝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秉法清勤,威猛著称,“权豪颇惮之”。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修渠”,留心观察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40卷。是书以《水经》 为纲,作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自成巨著。记载大小水道1200多条,一一穷源竟委,详细记述所经地区山陵、原隰、城邑、天津的地理情况,建制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繁征博引,是6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引用周秦两汉以来与《水经》有关的文献达300余种之多,有些间接的参考资料及单篇文章尚不包括在内,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的碑刻,所引书和碑刻今多不传。文笔精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道元后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 郦道元郦道元(约470—527),中国地理学家。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 (今属河北)人。任御史中尉时,执法严峻。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郦道元在科学上的重要贡献是著有 《水经注》一书。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出生年月不详。曾任御史中尉。527年因严厉执法而遭他人杀害。郦道元年少时,曾随父亲先后到山东、秦岭等地探寻水道、考察河渠,了解风土人情,收集有关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撰《水经注》40卷。另有《本志》13篇,均已散失。 郦道元约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祖居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幼年随父移居山东。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观察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40卷,为有文学价值之地理巨著。书中记述了1250多条大小河流,是公元6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官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后以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肖宝寅杀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