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醉菩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醉菩提戏曲。清张大复撰。二卷,三十出。大复,一名彝宣,字心期,一字星其,江苏吴县人。约于顺治末前后在世。居阊门外寒山寺,自号寒山子。名其室曰寒山堂。精通音律,好填词,性淳朴,亦颇知释典。著有《寒山堂南曲谱》。此剧演济公事,以济颠嗜酒,故曰“醉菩提”。本事见《西湖佳话·南屏醉迹》、《西湖志余》及天花藏主人《济颠大师醉菩提传》等笔记、小说。剧叙台州李赞善之子修元,于灵隐寺出家为僧,名曰道济。然性好酒肉,时时作疯癫状,因称之济颠。后灵隐众僧不能容,济颠遂移净慈。时长老欲建寺,济颠设缘簿。现身云端,祈太后布金造寺。迨寺成,济颠乃坐化升天。有长乐郑氏藏钞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本。 醉菩提二卷。清张大复撰。其生平见 《钓鱼船》条。其事见于 《西湖佳话》、小说 《济颠传》、《西湖余志》等。本剧与 《西湖余志》相同者较多。大意是济颠和尚俗姓李,名修元,为台州李赞善之子。一日与表兄毛太尉及李提典诣灵隐寺。远禅师提问,参学者皆不答,而修元对答奇特,当夜即削发出家,名曰道济。毛、沈劝归不从。远禅师令打坐,辞以不惯;示以机锋,言下立悟。性好酒肉,时作疯颠状,故又称济颠。济颠以身虱变一促织 (蟋蟀),使贫子王溜儿卖五百贯得以养老母。又以禅机醒二妓,使谢客焚修。又有一王孝子,但前生使假银,当受天诛,济颠令伏袈裟下,雷击不能伤。后济颠因灵隐寺众僧不容,移净慈寺。太后亲诣该寺,欲见道济,济持酒坛出谒,饮尽一斛而去,太后乃捐金敕建。寺成,道济坐化,留偈云:“数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今朝收拾归来,依旧连天水碧。”公卿戚里云集,顶礼奠酒,济于云端现身说法,戒世人断荤酒。是剧情节有扶弱锄强,为民造福的一面,也有庸俗低级和迷信说教的一面。其艺术价值不高。有长乐郑氏藏抄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本。本剧 《曲海总目提要》 中有提要和考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