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澄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钱澄之1612~1693原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号田间,别号西顽。清桐城(今属枞阳古塘乡)人。明末诸生。弱冠时以拦巡按御史车驾,揭发其贪污枉法及其秽行而闻名。后漫游吴越,结识陈子龙、夏允彝等,组织“云龙社”,与“复社”相应和。弘光帝时,阮大铖迫害“复社”文人,遂避走吴中、浙江、福建、广东,经黄道周荐给唐王,授彰州推官,改延平府。桂王时(1646)授礼部仪制司主事。永历三年(1649)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编修知制诰。曾在吴江起兵抗清。清兵攻陷桂林后,一度削发为僧,后还俗归隐故乡,改名澄之。其博学多才,诗文尤负重名。著有《田间诗集》28卷、《田间文集》30卷,另有《田间易学》、《庄屈合诂》、《藏山阁文存》、《藏山阁诗存》、《钱饮光全集》、《钱饮光遗书》5种。 钱澄之1612—1693原名秉镫,字幼光,自号田间老人,世称田间先生。桐城(今枞阳)人。清代文学家。自幼聪颖,笃志好学,有志操。早年曾参加复社,名重一时。南明弘光中,因马士英、阮大铖迫害复社党人,乃至吴江躲避,继而又走浙江、福建,再入广东。黄道周将他推荐给唐王,授吉安府推官,改延平府。唐王政权覆灭后,又投奔桂王,授礼部仪制司主事,考授翰林院庶吉士,知制诰。广州、桂林相继陷落,为避祸一度削发为僧。之后,历尽艰辛,于顺治八年(1651)返回故乡。从此,改名澄之,躬耕自给。学识广博,富于才情,无论诗、文均深有造诣,而尤以诗著称。其古文吐辞明白宣畅,气势磅礴。著有《田间诗集》三十卷、《田间文集》二十八卷、《藏山阁集》诗十四卷、文六卷。此外,还著有《田间易学》十二卷、《田间诗学》十二卷、《庄屈合诂》一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