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钱神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38 钱神论

中国魏晋时抨击货币权力和货币拜物教现象的文章。有两篇。一篇是魏晋之际成公绥作,已佚, 篇载《全晋文》卷59。一篇是西晋鲁褒作,从内容上发挥了成公绥之作,载《全晋文》卷113。通常所说的《钱神论》指后者。该文对货币权力作了揭露和嘲讽。如说:“钱之所至,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死生无命,富贵在钱”等。它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说明金钱崇拜意识已渗透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79 钱神论

西晋嫉世愤俗著作。鲁褒著。本文乃作者见当时“纲纪大坏”,“伤时之贪鄙”而著。其内容揭露、讽刺和抨击了门阀士族以钱为本,颠倒是非善恶的社会伦理腐败、道德沦丧现象。首先,本文称钱外圆内方,“为世神宝”;其次,指出“钱之所祐,吉无不利”,“官尊名显,皆钱所致”,“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最后,钱对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教,指出“钱能转祸为福,因败而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本文载清严可均辑《全晋文》。一说魏晋之际成公绥也著有《钱神论》,已佚。

钱神论

西晋时期反映货币拜物教现象的作品。西晋鲁褒著。鲁褒(生卒年不详),河南南阳人。约在西晋元康年间(291—299)作该文。原文已亡佚,在《艺文类聚》和《晋书》本传中各保留了一部分。在鲁褒之前,成公绥(231—273)曾著有《钱神论》,现仅在《太平御览》中存有片断残文,内容甚至许多文句都和鲁褒之文差不多。因此,可以说鲁褒之文是对成公绥之作的发挥。
《钱神论》的基本内容是讽刺日益增大的货币权力和存在于整个社会的货币拜物教现象。通过文中有财有势的司空公子用钱能通神的大段议论来教训老而穷的儒生綦母先生,反映货币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认为货币的产生在舜之后,由“上智先觉”者创造的,钱币外圆内方的造形象征着天圆地方。称货币是“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戏称钱为“孔方兄”即由此发端)。揭露了货币权力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表现和人们对货币的崇拜,说:“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忿争辩讼,非钱不胜”、“怨仇嫌恨,非钱不解”;甚至“有钱可使鬼”,并把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改为“死生无命,富贵在钱”。帝王、贵族、达官、名士无不是爱钱如命的拜金狂,无不把货币视作“神物”、“神宝”。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发出了怨恨和激愤的指责:一个人如果无钱,即使“才如颜子(颜回),容如子张(孔丘弟子颛孙师),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今之成人者何必然?惟孔方而已!”无论有怎样的智勇、才艺、道德文章都敌不过货币的神力。
由于对钱能通神的社会现象愤恨不已,文章因而难免对货币权力在当时的作用有所夸大。在鲁褒之后,类似性质的文章还有出现。及至明清之际的李世熊编《钱神志》,把历代正史、百家诸子、旁及稗官野乘、仙佛鬼神的著述中有关金银钱币的故事汇集于一书。
清严可均将《艺文类聚》和《晋书》本传中的《钱神论》合抄,融为一篇,编入《全晋文》卷一百十三。

钱神论

晋鲁褒著。讥讽金钱万能、钱财是欲望和自利的神;抨击晋代门阀士族阶级的极欲利己和纵欲享乐主义;揭露金钱在私有制社会中对人的地位、生死的主宰地位。是早于莎士比亚1000多年的对金钱万能的描述和嘲弄。


钱神论

见“伦理学”中的“钱神论”。

钱神论

晋惠帝时鲁褒所著。《晋书·鲁褒传》:“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该书以讽刺的口吻,描写了钱的作用。“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有钱可使鬼”,“死生无命,富贵在钱”。揭露了私有制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质,批评并嘲弄了以金钱万能为核心的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路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钱),皆无己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门常如市。”载《全晋文》卷123,《晋书》卷94《鲁褒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