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铅污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铅污染铅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铅污染日趋严重,小儿铅中毒发病率日益增高。发达国家环境铅污染来源是汽车尾气和老建筑物室内墙壁含铅油漆的剥落。我国则主要是工矿企业的“三废”排放,如有色冶金、熔炼厂、印刷厂等排放的废气。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更加重环境铅污染。孕妇接触铅,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血循环。胎儿脐血中铅含量与母血中铅含量有高度相关。胎儿、婴幼儿血脑屏障和各方面机能不健全,大脑处在发育阶段。接触微量铅容易进入脑组织,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特别对记忆、思维、判断功能损伤,对孩子的智力影响颇大,不易恢复。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儿童血铅达10μg/dl (100毫升血含铅10微克)就能使智商下降,听力减退,生长发育迟滞;血铅在10—20μg/dl,可产生脑损伤;在30μg/dl可引起高血压。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91年已将血铅标准从25μg/dl降至10μg/dl。美国至少有670万铅吸收儿童(超过10μg/dl)。多数儿童血铅水平在40μg/dl之内。我国报道,某冶炼厂附近儿童血铅水平,中位数为21.67μg/dl,范围为2.09—94.42μg/dl。沈阳市铅吸收儿童(12岁)约占39%(按25μg/dl标准)。表明在中国也有很多的铅吸收儿童。铅在体内具有蓄积作用,低浓度铅污染造成孕妇和婴幼儿无症状的铅吸收,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将造成许多孩子体格差,智力低下。这是危及人口素质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预防铅污染,关键在于治理环境,降低汽车废气和工业“三废”对环境的铅污染;孕妇和儿童尽量不到铅污染严重的地区;少吃含铅食品;培养食前洗手卫生习惯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