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长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长陵

唐唐彦谦的七言律诗。长陵,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诗以“长陵”为题,咏汉高祖刘邦之事。原诗是“长陵高阙此安刘,袝葬累累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安刘,指安葬刘邦,袝葬,陪葬; 尽列侯,都是王公贵族。一二句是说在长陵安葬的除刘邦之外,全是达官贵人。丰,丰邑,在今江苏沛县东,刘邦祖籍在沛县丰邑。沛,沛县,在今江苏沛县东; 原庙,旧日的庙宇,相传刘邦起事前曾在丰邑东北的庙坛下祈祷。提三尺,指刘邦举剑率众反秦的事,一抔,指汉高祖坟墓长陵。颔颈两联是说刘邦故里和坟墓的荒芜。腐儒,指包括作者在内的读书人。渭城,秦咸阳城,汉时改名渭城,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最后两句写诗人对长陵的凭吊。全诗情感沉郁,节奏徐缓。


长陵

汉高祖刘邦陵墓。位于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乡三义村附近。高祖于惠帝元年(前194)葬于此。因《三秦记》有“秦名天子冢长山,汉曰陵,故通名山陵”的记载,史称长陵山,又称长陵。《三辅黄图》: “高祖长陵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长陵山,东西广一百二十丈,高十三丈。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因为殿垣,门四出,及便殿掖庭诸宫寺,皆在其中。” 由汉朝太常管辖。当时因建筑所需,曾烧制了专用屋瓦,故有“长陵东瓽”、“长陵西神”字样瓦当残留至今。汉初曾徙关东豪族万户 “奉陵邑”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陵

又名长山,是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和皇后吕雉合葬的陵墓。位于陕西咸阳市东约20公里三义村北,南临渭河,北依九嵕山,气势雄伟。陵园遗迹至今可寻,平面呈长方形,四周围以夯土陵墙,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陵墙四面正中均辟阙门。陵冢在陵园南部,据《史记·外戚世家》集解引《关中记》:“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其地面曾出土“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等瓦当。两陵冢相距约250米,形制、大小基本相同,为覆斗状夯筑长方形土堆,其底边南北长约135米,东西宽约153米,冢高约32米。陵园的西北隅、西南隅、东南隅及沿南墙一带共有六处大面积的寝殿等建筑遗址。陵园东门外道北是绵延7.5公里的陪葬区。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墓数量最多。据《长安志》和《咸阳县志》载:萧何、曹参、张良、周勃等勋臣均陪葬于此。今仍可见60余个较帝陵封土小得多的坟丘,分别呈覆斗形、圆锥形(覆斗形损耗所致)和山形,纵横排列整齐。1970年发掘了在杨家湾的两座陪葬墓,出土了大批彩绘陶兵马俑,有人推测此为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墓葬。1988年长陵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陵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在咸阳市以东20公里。秦代末年,刘邦率江苏沛县3000人起义抗秦,后称帝,建立汉代。汉惠帝元年,刘邦病逝葬于长陵。汉时在此设有陵园和陵邑,规模相当于当时的县治,直属朝廷负责祭祀的太常管辖,关东许多富豪大户徙到此陵邑内。现陵园及四面阙门遗址尚存,陵园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米,西墙正中有一处城门遗址,宽23米。
陵冢在陵园的南部,偏西处的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呈长方形斗状,夯土堆成,长180米,宽175米,高32米。高祖陵东有皇后吕雉的陵墓。另有六处较大的寝殿遗址分别位于陵园西北角、西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据史书记载,萧何、曹参、张耳、周勃父子等功臣贵戚均陪葬在长陵以东绵延15公里的陪葬区内。长陵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1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8 长陵

建成于明永乐二十二年 (1424),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明十三陵的主陵,也是明陵的典型,十三陵中最宏伟的一座。其他12陵分居长陵两侧。长陵建筑包括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及宝城5个部分。祾恩殿是其主体。殿面阔9间(66.75米),进深5间(29.31米),重檐庑殿顶,由三层汉白玉台基承托;其面积稍逊于故宫太和殿而正面面阔则超过之,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内部使用32根整根的本色楠木巨柱,中央四金柱最大,直径达1.17米,至今香气袭人,完整无损。此殿殿内各梁柱均未饰彩画,显得庄重无华。

长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三陵的组成部分。位于十三陵景区中部。系明成祖朱棣陵墓。永乐十一年(1413)建成,在十三陵中建造最早,规模最大。占地10公顷,围墙环绕,分为三进院落,有陵门、神库、神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宝城、明楼等建筑。祾恩殿建于高约3米的三层台基上,为举行祭典处,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红墙黄瓦,重檐庑殿顶,面积1956平方米。木构件全为楠木,殿内有32根金丝楠木明柱,最大4根高达14.03米、直径1.17米。明楼为方形,中立石碑,上刻“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宝城直径约340米,周长1公里余,上有垛口,形如砖砌城堡,内为高大土封,其下即地宫。


长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秦都区窑店乡三义村北。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率沛中子弟三人抗秦,公元前206年称帝,建立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布衣提三尺剑而有天下的皇帝。长陵处咸阳原最高点,即秦咸阳宫旧址上,远望若山峰兀立,气势雄伟,故又称长陵山。于此可俯瞰长安胜景,为著名形胜之地。陵园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高祖陵冢位于陵园南部,呈长方覆斗形,底边东西长160米,南北长131米,高32米。其东250米处为吕后陵冢。陵园东为陪葬墓群,广延15里,萧何、曹参、张耳、田蚡、周勃等汉初勋臣贵戚均葬此。唐诗人唐彦谦《长陵》诗云:“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附近曾出土“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的瓦当,直径分别为16厘米和18.5厘米,篆书,当为长陵建筑遗物。

长陵

亦称长陵县,汉代县名。西汉从汉高祖刘邦至汉元帝刘奭止, 每个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即开始营建陵园(刘邦晚些),并划出一定的地域,迁功臣高赀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于陵侧置县,奉祀陵园,称陵邑或陵县。陵县的地域虽均属三辅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但在行政上却不隶于三辅,而直属于中央九卿中掌宗庙礼仪的太常。至汉元帝时, 才以原有各陵县分属三辅,但此后皇帝所起之陵不再置县。汉高帝十二年 (公元前195年) 置长陵邑。《关中记》记载“长陵城有南北西三面,东面无城,陪葬者皆在东,徙关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经考古调查,长陵邑在今咸阳市东窑店镇东北怡魏村一带,陵邑城墙在地面大多保存,高2~6米不等,但只有南北西三面,与《关中记》所载相符。城呈长方形,北偏西,南墙1194米,北墙1300米,西墙2040米。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长陵县有户五千余。三国魏时撤销长陵邑建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