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门罗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门罗主义Menluo zhuyi美国早期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出自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阐述的一系列外交政策, 故名。它的主要历史背景是19世纪20年代美洲独立战争及神圣同盟干涉的危险、美英矛盾和美俄矛盾。其主要内容是:“今后任何欧洲强国不得把美洲大陆上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美洲必须归美洲管理”;神圣同盟“将其政治制度延伸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任何企图都是对我们的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任何欧洲对新独立的拉丁美洲予以干涉,“以压制它们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控制他们的命运, 我们只能看作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示”。它在19世纪上半叶曾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美国在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借口。 门罗主义19世纪20年代美国提出的在西半球的对外政策原则。1823年12月2日由当时的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在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提出。门罗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是神圣同盟意欲干涉拉丁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英国意欲取代西班牙的地位,提出与美国发表共同声明,阐述对拉美的政策。美国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力主由美国单独阐明对美洲事物的政策。前总统杰弗逊和麦迪逊表示,美国的根本原则是避免卷入欧洲事物的纠纷,也决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大洋对岸的事物。门罗遵从他们的意见,在递交国会的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欧洲列强如果有任何意图将他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那就是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如果有任何欧洲列强强行干涉已经宣布独立并保持着独立的国家,意图压迫这些国家或用其他手段操纵他们的命运,那就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示。门罗主义的实质是将世界分成欧洲体系和美洲体系,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不允许欧洲各国干涉。门罗主义在反对神圣同盟恢复君主专制制度和殖民制度的斗争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19世纪中期,美国统治阶级愈来愈利用门罗主义进行对外扩张,“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变成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门罗主义已成为美国在西半球推行侵略政策和扩张政策的工具。在门罗主义掩护下,美国粗暴干涉了许多拉美国家的内政。 门罗主义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美国独立后开始大规模的领土扩张,与英国发生冲突。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1870年以后发展为“门罗主义”,成为指导美国与拉美关系的行动准则。在门罗主义的指导下,美国多次调解或干涉拉美内政。 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1823年门罗总统以咨文形式向国会提出的一份对外政策声明,声明的总则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基础。由约翰·昆西·亚当斯国务唧起草的这份咨文声明不容许任何国家在西半球再扩张殖民地是美国的基本政策,美国则不干涉西半球现有的殖民地。促使发表这项政策声明的历史事件有两个:一是19世纪前20年中,拉丁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均已独立,对此欧洲神圣同盟宣布要为西班牙重新征服这些地区;二是俄国从阿拉斯加向南扩张,并宣布有权占有北纬51度线以北的土地。门罗主义原来的原则曾被用来解决许多国际问题,如1867年的马克西米利安事件和1895年委内瑞拉边界争端。门罗主义是一项政策声明,而不是国会法令或宪法条款。本世纪初,T·罗斯福总统对门罗主义作了很大的更改,从而使美国直接干预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包括派遣美国军队和控制这些国家的财政。1915—1934年在海地、1916—1924年在圣多明各和1912—1933年在尼加拉瓜都发生这种情况。这种更改被称为门罗主义的罗斯福推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