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洗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洗澡分类:【传统文化】 在中国南方,普遍爱清洁,人们每天都要洗澡,或者至少用水冲洗一下。许多人也到海边和河里去洗澡。中国南方看到男女在一起洗澡,并不认为怎么不成体统。而在北方,很早就有对这种“南方式”洗澡的批评。在很久以前,中国北方的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家庭浴室。大约在公元1000年时,公共浴室就已流行了。 洗澡的“洁净”也有象征意义。女人进尼姑庵之前要洗澡;朝山进香者在朝觐前要洗澡;新郎与新娘在结婚的当晚,也必须洗澡。在中古时,每年12月8日,是给寺庙中的佛像洗澡的日子;这一天,寺庙中的澡堂常常也向公众开放。据传说,乔达摩王子就是在这一天成佛的。这也是一年一度最大的祓除魔鬼仪式,全城的灾祸皆清洗得干干净净。 澡堂的场面(18世纪后期) 在一个人生活中的某个关键时刻,洗澡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洗澡也与生殖有关:中国神话中的女人国,当她们要怀孕时,就去洗澡。 男女嫁娶前须择日洗澡、更衣,一般都选在婚礼的头一天晚上。这又有一番讲究:沐盆盛水要多,有的还放入香草、石榴等多种植物的花和叶,从头到脚清洗“净身”,以“除旧更新”,从此成为“新人”。民间认为水来自天上,圣洁、灵验,可祛灾降福,拂去不祥。湖北石首市农村至今流传这样一首《新人洗净歌》:“清清之水,本自天来,能蕃万物,可洗尘埃,君子洗之,福禄优哉。”浴毕,浑身上下要更换崭新的衣帽、鞋袜。湖北监利县农村,讲究女的浴毕,要坐在浴盆里吃下两个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出浴更换的新衣不能有口袋,以免把娘家的财产及福气带走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