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革命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革命军Gemingjun

书名。邹容著。1903年5月(光绪二十九年四月) 上海大同书局刊行。1册, 2万余字。作者以浅近通俗的语言, 揭露和抨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论证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提出明确而系统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全书以 “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的口号结尾。刊行后,受到热烈欢迎,风行海内外,销量达110万册。鲁迅先生评价它说: “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 《革命军》。” ( 《鲁迅全集》第1卷, 第31页) 对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革命军

清末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通俗著作。清末邹容著。邹容(1885—1905),原名桂文,字威丹,又叫绍陶。四川巴县人。在狱中被折磨而死。该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共二万多字,分七章,分别为《绪论》、《革命之原因》、《革命之教育》、《革命之必辨清人种》、《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革命独立之大义》、《结论》。此书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底在上海大同书局刊行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章炳麟称之为“雷霆之声”、“义师先声”。
《革命军》热情赞扬革命,认为革命是一种“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的事业,认为革命是“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历史必然;是去腐败而存良善,由野蛮而进文明,除奴隶而为主人的伟大行动;是牺牲个人以利天下,牺牲贵族以利平民,使人人享受平等自由幸福的崇高事业。
《革命军》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说为武器,对清政府反动腐朽和残酷统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清政府“用苛刑于中国,言之可丑可痛”,其“官吏之贪酷,又非今世界文字语言所得而写拟言论者也”。深刻指出:“若皇仁之谓,则是盗贼之用心,杀人而曰救人也。”指出清政府“交通外人,得其欢心”,已把中国推向了“十年灭国,百年亡种”的危险境地,已经成了“我同胞之公敌”。主张要拯救中国,须推翻清政府,“欲御外侮,先清内患”,号召人们一齐行动起来,“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推翻清政府。
《革命军》强调“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把人民从“忠于君、孝于亲”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下解放出来。十分赞赏意大利玛志尼提出的“革命与教育并行”的口号,认为对国民须进行“革命之教育”,使他们“当知平等自由之大义”和具有“政治法律观念”,使人人养成“惟我自尊,独立不羁之精神”,“冒险进取,赴汤蹈火,乐死不辞之气概”,“相亲相爱,爱群敬己,尽瘁义务之公德”,“个人自治,团体自治,以进人格之人群”。主张建立崭新的民主政治,说:“一国之政治机关,一国之人共司之。苟不能司政治机关、参与行政权者,不得谓之国,不得谓之国民”。并具体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主义”,制定了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的二十五条“纲领”。“纲领”的主要内容为:推翻清政府反动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全国国民不分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享有言论、思想、出版等自由权利;人人有纳税、服兵役和忠于国家的义务;实行议会制度,各府州县选举议员,总统“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同时要以美国的宪法和法律为蓝本,参照中国之国情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革命军》主张“从事于崇实致用之学”,认为从事于“汉学、“宋学”的“学士”、“名流”只是“寻章摘句、笺注训诂,为六经之奴婢”,成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帮凶。指出“自格致学日明,而天予神授为皇帝之邪说可灭。自世界文明日开,而专制政体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具有朴素的无神论思想。
《革命军》还批判了保皇派鼓吹的“中庸之道”,认为“天下事不兴则亡,不进则退,不自主则自杀,徘徊中立,万无能存于世界之理”,要么亡国灭种,要么以革命图生存,二者必居其一,丝毫没有折衷调和的余地。进一步指出:“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一视一谛之微物,皆莫不数经革命之掏摝”,视革命为社会前进的动力。
《革命军》刊行后,流传甚广,重印二十余次,主要版本有1903年上海大同书局的刊本,1911年改题为《光复论》的石印本,1912年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合订本。

革命军Gemingjun

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邹容撰写的一本宣传民主革命的小册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5月由上海大同书局刊行。全书2万余字,共分7章。作者以通俗浅近的文字,尖锐抨击清朝政府,热情歌颂革命,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号召人们“作十年血战之期,磨吾剑,建吾旗,各出其九死一生之魄力”,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朝政府,建立一个“中华共和国”,这个国家应该是独立和民主、自由与平等的国家,不许外国侵略,永远根绝封建专制制度。《革命军》出版后产生了极大影响,翻印流传极广,风行海内外,销售总数在100万册以上,在清末革命书刊的销数中居第一位,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革命军

书名。邹容著。1903年5月在沪出版。书中讴歌革命,号召埋葬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共和国。是较早系统地阐述民主革命理论的著作,影响很大。曾易名《图存篇》、《救世真言》、《铁券》等。参见“邹容”。

革命军

中国近代邹容著,以“革命军马前卒”署名。1903年上海大同书局刊行,共7章。今收入《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书中历数了清王朝的反动腐败,阐述了中国当时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指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惊数十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号召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共和国,收回我天赋之权利,“购取人人平等之幸福”,“我皇汉民族四万万男女同胞”,“其以此革命为人人应有之义务,其以此革命为日日不缺之饮食”。提倡革命教育,认为“今日中国,实无教育之中国”,要通过革命教育,使人人“当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人人当知平等自由之大义”。强调“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而“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则是造成中国人为奴隶之根源,是“造奴隶之教科书”,必须扫除。该书刊行后影响甚大,成为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一支响亮的号角。

《革命军》

清末鼓吹民主革命的名著。邹容著。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出版于上海,广为流传。共七章: 一、诸论; 二、革命之原因;三、革命之教育; 四、革命必须剖清人种; 五、革命必先去奴隶之劣根性; 六、革命独立主义; 七、结论。号召推翻清王朝,建立 “中华共和国”。对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促进作用。曾引发近代史上著名的 “苏报案”。

《革命军》

反清革命著作。清末邹容(1885~1905)著。共7章,2万余字。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上海大同书局出版。本书宣传推翻清朝统治,反对外国侵略,主张建立中华共和国。出书后流传很广,“不翼不胫而飞走海内”(《醒狮》第1期《祭邹容文》)。为防清廷查禁,各地革命组织巧妙地变换书名,不断翻印发行。新加坡重刻本更名《图存篇》,香港重刻本更名《革命先锋》,中国留日学生翻刻本更名《铁券》。在短短一两年内各地翻刻达20余版,发行量超过110万册。此后,各地仍在不断翻刻发行,估计超过200万册。本书发行数量之多占晚清各种书刊发行之首位。邹容因著本书被清廷逮捕,1905年病死狱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