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音声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音声人唐代对乐工的统称,包括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等。乐人为世袭乐户;音声人是从地方州县征集入京服役的乐工;太常杂户子弟是因获罪籍没其家,分配给太常寺的官奴所生子女。盛唐时,仅长安音声人就有万人以上。 音声人唐代的歌舞伎人和乐师。唐礼乐之制,凡是乐人、歌舞艺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都隶属太常寺鼓吹署,总称音声人。(《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唐极盛时期,音声人达数万人。所谓鼓吹,是乐名,所用主要乐器有鼓、钲、箫、笳。原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初为军中之乐,后演变为礼仪之乐。汉初鼓吹仅在国家征伐大事时演奏,音声人蓄于宫中,隶太常属。《朱鹭》等十八鼓吹曲,列于殿庭之上,大宴群臣和皇帝进膳时吹奏。皇帝出游时用短箫铙歌,军中行部时用横吹。后来间有以鼓吹赐予有功之臣。东汉边将及万人将军始得有鼓吹,魏晋以后鼓吹甚轻,牙门督将五校皆可具音声人,得鼓吹之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