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韵略汇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韵略汇通

韵书。明毕拱宸撰。毕拱宸(生卒年不详),字星伯。山东掖县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朝邑、盐城知县,后在山西晋阳为官,因抗拒李自成起义军,被杀。
《韵略汇通》是以兰茂《韵略易通》为蓝本,“分合删补”而成,“以期于简便明备,为童蒙入门”之用。其“分合删补”情况、毕氏于“凡例”中有所说明。此书分十六韵:1东洪、2江阳、3真寻、4庚晴、5先全、6山寒、7支辞、8灰微、9居鱼、10呼模、11皆来、12萧豪、13戈何、14家麻、15遮蛇、16幽楼。前六韵为上卷,分平上去入;后十韵为下卷,无入声。同《韵略易通》相较,主要是合“真文”、“侵寻”为“真寻”,归“廉纤”于“先全”,归“缄咸”于“山寒”,此乃并[-m]尾韵合于[-n]尾韵;又将“文”韵入声归“东洪”;又,“庚晴”二韵入声之中,今以“晴”韵入声并归“真寻”韵内;又,“端桓”平上去三声并归入“山寒”,取消以等呼分韵,入声归于“江阳”;将“西微”韵中“西”韵诸字并归“居鱼”,复易“西微”为“灰微”。这样,《韵略易通》的二十韵变为十六韵了。此书声母同《韵略易通》一样,也用“早梅诗”来代表,为二十。此书之声调,将平声分作上平和下平,即《中原音韵》之阴平和阳平,这与《韵略易通》不同。此外,《韵略易通》无反切注音,而此书则在平声加上了反切注音,其反切主要依据《洪武正韵》,但并不全同。此书还增收了不少又音、俗音、俗字、异体字,如“滑,又音谷”,“笋,同筍”等。释义也较简炼,《韵略易通》中一些非常用之义项及较为艰深之引证,均被芟除了。
此书虽在兰茂《韵略易通》基础上改编而成,但二者有质的差异,乃是两种方言音系之反映。除韵部多少有变化外,此书全部取消了闭口韵,这可说是反映了当时北方方言的实际情况。此书对于研究山东方音的演变及北方话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成于崇祯十五年(1642),现有崇祯壬午序大字本、清嘉庆十六年(1811)刊本、清光绪年间成文堂校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山东王富揆曾刻过一本《韵略易通》,其实即为《韵略汇通》。

韵略汇通

(明)毕拱宸著。近古时期北音系统韵书之一。与《韵略易通》大同小异,并《韵略易通》20韵为16韵。

韵略汇通

一卷。明毕拱宸撰。毕氏又名拱辰,字星伯,号湖目,又号天目,明末掖县(今山东掖县)人。万历丙辰 (1616年)进士,授朝邑、盐城二县知县。后数迁数贬,官冀宁兵备签事时,起义军兵陷太平,为李自成所杀。追谥烈愍。工诗,通韵学。此书序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乃为“童蒙入门”之便,取兰茂《韵略易通》“分合删补”而成,一名“汇通”,“取水回而复合之义,兹编虽分流别派,疏瀹惟勤,然总合于元韵之渊源者”。与《韵略易通》不同的,是分韵仅十六部,它把原收 〔—m〕 尾诸韵并入收 〔—n〕 尾诸韵之中,可以证明明末北方话中〔—m〕尾已经消失。其归并情况是: “廉纤”并入 “先全”; “缄咸”一部分入“先全”,一部分入 “山寒”; “侵寻”与 “真文”合为“真寻”; 同时,“端桓”也并入“山寒”。另将“西微”韵中念〔i〕的字归于“居鱼”韵,剩下念〔ei〕的字改为“灰微”韵。十六韵部是:一东洪、二江阳、三真寻、四庚晴、五山寒、六先全、七支辞、八灰微、九居鱼、十呼模、十一皆来、十二萧豪、十三戈何、十四家麻、十五遮蛇、十六幽楼。声母仍沿兰书之旧,分为二十声母。声调方面,保存入声,入声韵配阳声韵,与《韵略易通》相同。平声分为上平、下平,就是《中原音韵》的阴平、阳平。声调分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在韵书体例上,两书基本相同,只是为各小韵加注切语,切语据《洪武正韵》而略有出入。毕氏原刊,颇不易得,赵荫棠谓钱玄同曾藏一部,棉纸大字,印工极精,此本不知现藏何处。山东王富揆曾以此书冒 《韵略易通》之名石印出版,此本书名虽误,但内容仍为毕氏之旧。

韵略汇通

明末毕拱宸*著。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与兰茂所撰《韵略易通》大同小异,并兰书二十韵为十六韵:将“端桓”并入“山寒”,“廉纤”并入“先全”,“缄咸”大部分入“山寒”,少数齐齿音入“先全”,合“真文”、“侵寻”为“真寻”,“东洪”与“庚晴”的字也略有更动。入声配阳声,平声分“上平”、“下平”。此书是近古北方方言音系的反映,是研究普通话的来源和历史的重要参考材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