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顶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04 顶真

辞格的一种,又称顶针、蝉联、继踵、链式结构。以前一句话的结尾作下一句话的开头,使相邻两句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修辞方法。如“……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 ……”(元·马致远《汉宫秋》)有人称句与句间的蝉联为联珠,章节与章节间的蝉联为连环。

顶真dingzhen

又叫“顶针”、“联珠”。修辞学术语。是用前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相邻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格。
顶真有句与句蝉联和章与章蝉联两种方式。1.句与句蝉联。例如:❶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吴承恩《西游记》)2.章与章蝉联。例如:
❷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更伤。——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可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狐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 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枢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辛苦?
辛苦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曹植《赠白马王彪》)此例,全诗以次章首句蝉联上章之尾。不仅音韵和谐,而且结构谨严。
顶真格两种构成方式,在《诗经》中都已出现。此辞格源远流长,现在依然兴盛不衰,被广泛地运用在小说、散文,特别是诗歌中。
顶真格一环扣一环。有利于反映事物的连锁关系。用于叙事井然有序,清楚明白,如例❶。阅明事理,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用于诗歌中,更能收到回环往复、音韵和谐的效果,如例
❷。

顶真dingzhen

又叫“联珠”、“蝉联”。“顶针”,就是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语又作了后一语言片段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一句尾和二句头都是“山”,二句尾和三句头都是“庙”,这就是“顶真”。再如《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一节里,有周瑜吟的一首诗:“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其中“立功名”、“慰平生”、“吾将醉”都既是上句的末尾几字,又是下句的开头几字,也是“顶真”的手法。

顶真Dingzhen

修辞学术语。把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一句的开头, 使相邻的两个句子首尾相重的修辞格,叫做顶真,也叫蝉联、联珠。顶真的修辞手法在《诗经》中已屡见运用。例如: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顶真有两种方式:1. 句与句蝉联。例如:❶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陶渊明《桃花源记》)2.章与章蝉联。例如:
❷覆舟山下龙光寺, 玄武湖畔五龙堂。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蒿目黄尘忧世事, 追思尘迹故难忘。追思尘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王安石《忆金陵三首》)犹如贯珠的顶真格结构严密,反映了事物间的紧密联系,使文章、诗句的气势连贯而下,并且音律联绵,有上递下接的趣味。顶真较多用于诗歌。

顶真

辞格之 一,也称 “顶针” “联珠” “蝉联” “连环”。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顶真能反映事物间的辩证关系,使句子联系紧密,语气连贯,表达细腻。顶真根据起蝉联作用的材料分,有三种:(1)词顶真。如:“苏州菜有它 一套完整的结构。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是冷盘,接下来是热炒,热炒之后是甜食,甜食的后面是大菜,大菜的后面是点心,最后以一盆大汤作总结。” (陆文夫 《美食家》)例中运用顶真辞格把上菜的顺序条理分明地叙述出来,同时还给人以席面完整系统的感觉。(2)短语顶真。如: “打人就要费力气,费力气就要多吃饭,多吃饭就要费钱,费钱就是破坏他的哲学,老张又何尝爱打人呢?”老舍 《老张的哲学》该例的第一分句末尾的短语“费力气” 作了第二分句的开头,第二分句末尾的词语 “多吃饭” 作了第三分句的开头。通过顶真辞格阐明了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3)句子顶真。如:“山岗伏下身躯/村庄已经沉睡/战士站在山头/雨点滴着钢盔/雨点滴着钢盔/仿佛把心儿敲叩/眼光穿过云雾/望见熟悉的窗口/望见熟悉的窗口/闪着灯火的光辉/爱人正凝眸沉思/数着檐头的滴水/想着闪亮的钢盔/在这风雨的深夜/战士在边疆守卫。”(丁芒《边疆夜雨》)例中前一小节的末尾句子作了后 一小节开头的句子,前后呼应,过渡紧密,一气呵成,有上递下接的复沓美。顶真从其他角度,还可以分出直接顶真、间隔顶真、单项顶真、多项顶真等类别。运用顶真应该注意: 事物间确有必然联系,确有衔接关系,如果没有,不能硬凑。

顶真

又称“顶针”、“蝉联”、“联珠”。修辞格的一种。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如“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小飞娥。小飞娥生了个女儿叫艾艾。”

顶真dǐng zhēn

方言。意为认真,不含糊:“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强子~说。

顶真

又称“顶针”、“联珠”。指用前文结句处的词语或短句,作下文起句处的词语或短句的修辞手法。此手法可以使语句累累相贯,如同联珠,紧凑而畅达,也能加深印象。例如《列子·愚公移山》中愚公的一段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话中“子又生孙”至“子又有孙”,即顶真法,语如贯珠,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愚公子孙绵延、挖山必成的自信心情。又如《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管子·治国》“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西汉刘向《说苑》“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等。顶真反映事物的连锁关系,一环扣一环,既可用于层层剖析以近实质的说理,也可用表述时空先后位置的叙事。“顶真”与“回环”不同,后者在末句结尾处的词语或短句,必须与起句开头处的词语或短句相同,所谓“首尾相衔,方可回环”,而顶真只是突出中间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或蝉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