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题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部位上的文字。写在前面空(副)页的文字为“题”;写在后面空(副)页的文字称“跋”,总称“题跋”或“题记”。字数有多有少,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传世拓本一般请人题跋较多。 题跋Tiba书籍、字画、碑帖等题识之词。书于前者称题,书于后者称跋,统称题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说:“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题跋的内容为标题,品评,考订,记事之类,体裁有散文、诗、词等。清代王概的《芥子园画传》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耳,至倪云林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文衡山行款清整,沈石田笔法洒落,徐文长诗歌奇横.陈白阳题志精卓,每侵画位,翻多奇趣,”,元代以来,题跋诗文已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题跋是写在书后、文后的说明文字或议论文字。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云:“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跋文之名,始见于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跋尾”附在作者所珍藏的碑文真迹之后,考证和说明每篇碑文的情况。一般说来,跋文与序文体例无多大差别,不过跋文比序文更为简括。跋文主要是说明,但也有记叙性较强的跋文,如宋陆游的《跋李庄简公家书》。此类文学性较强的跋文,实际上是一些优秀的散文小品。唐以后,一般序于书前,跋于文后,合称为“序跋”。 题跋清代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足部》 中说: “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题跋一般称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谓题,后面的谓跋。早在唐太宗时,就曾对内府所藏书画进行鉴识,他命当时著名的书画家、起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监领装裱并进行鉴识,曾在名作后题署签押的人员还有孙无忌、魏征等。按作品后的题跋,就为我们鉴定作品的年代和真伪提供了重要依据。 题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中说: “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题跋一般称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谓题,后面的谓跋。早在唐太宗时,就曾对内府所藏书画进行鉴识,他命当时著名的书画家、起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监领装裱并进行鉴识,曾在名作后题署签押的人员还有孙无忌、魏征等。按作品后的题跋,就为我们鉴定作品的年代和真伪提供了重要依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