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食品工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食品工业食品工业以供人们食用为目的,运用机械设备和科学方法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的工业。 食品工业以农、林、牧、渔及副业部门生产的初级产品为原料,通过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发酵的方法制造食品的工业生产部门。可分为制糖工业、酿造工业、粮油加工、罐头制造及食品加工、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业、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等。 食品工业shipinɡonɡye境内粮食加工的传统工具主要是石磨、石碾。油脂加工以手工作坊为主。民国时期,出现较为先进的粮油企业。1934年,杨虎城在咸阳县城兴建尧山油厂,机器设备有5吨轧油机3台、锅炉1台,均由德国进口。徐滋叔在三原县城建成三泰面粉公司,为最早采用机械设备加工面粉的企业,设备为1部小钢磨,用柴油机作动力,日产面粉5000斤,为当时全省10家面粉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城镇居民面粉供应,政府先后建成了一批国营粮食加工企业。1949年12月,咸阳县城内国营庆丰面粉厂建成投产,1952年永乐店油脂厂由全国供销社西北办事处组建,1958年建成礼泉县粮油厂,1959年建成乾县、永寿粮油厂,1960年建成彬县、淳化县粮油厂和兴平、三原面粉厂,1961年建成长武粮油厂,1962年建成旬邑粮油厂,1964年原泰华面粉厂从中山街迁于人民东路,并改建为咸阳市面粉厂,1980年建成永乐面粉厂,1987年建成武功面粉厂,1989年建成咸阳市人民面粉厂。1990年,全市共加工面粉955785吨,其中市属企业生产13057吨,县区属企业生产91812吨,集体及乡镇企业生产850000吨。油脂生产共7200吨,其中省市及县区企业生产2162吨,集体及乡镇企业生产5038吨。咸阳市肉联厂于1972年建成,是境内最早的工业化肉食加工企业,拥有4500吨的冷库1座、200米铁路专用线1条和机械化屠宰车间,年加工能力为25万头生猪。以后又相继建成了武功肉联厂和彬县冷冻厂。咸阳乳制品的生产始于1958年,由三原县基督教牧师王怀仁首创龙桥牌炼乳。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真空干燥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改进,乳制品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乳制品成为食品工业的重要门类,奶粉产量在陕西省居于前列。据1990年统计,全市奶牛存栏8770头,奶羊160201头,牛奶产量14393吨,羊奶产量25842吨,当年产乳制品2759吨。主要企业有乾县乳品厂、长武县乳品厂、礼泉县乳品厂、三原县乳品厂、陕西神果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平安乳业集团公司、咸阳康华乳品有限公司、陕西三原康尔健乳业公司等。境内酿造业历史悠久。创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的咸阳县祥盛永商号,所制酱菜风味独特,名传西北。清道光年间三原东里堡长盛和商号以酿醋著名。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酿造作坊继续生产。抗美援朝时期,祥盛永酱园生产的五香大头菜曾运往朝鲜前线,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表扬。兴平县酿造厂生产的大蒜、辣椒产品,多出口日本。1954年后,相继建成咸阳市酿造厂、礼泉县副食酿造厂、永寿县副食厂、彬县食品厂、兴平县酿造厂、武功酱货厂等。70年代以前仍沿用手工操作,80年代初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或机械化生产。咸阳糕点糖果生产历史久远。三原名糕点太师饼,相传商代太师闻仲为便于行军携带所创制的食物。唐贞观年间,三原的糕点闻名于京师。相传长孙皇后进宫之后,要饮清泉之甘水,食三原之糕点,品谷口之鲜果。“岂止适口腹,且足清肺肝。怡然一餐后,俯仰天地宽。”明清时期三原糕点已发展到50多种,并逐步形成糕(软型的)、点(带馅的)、果(外表挂糖)、食(表里一致)四大类糕点食品。新中国成立后,各县相继建立了食品厂,并形成一定规模。名特食品主要有:琥珀糖、蓼花糖、水晶饼、核桃薄脆、包仁紫酥、绿豆糕、什锦南糖、太师饼、糖罗、芙蓉糕和玉兰片等。酿酒业久负盛名。《诗经·豳风·七月》中旧有“为此纯酒”的记载。秦代长武一带用通济泉水酿出“玄酒”,名气很大。相传秦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在此筑城,以觚爵盛酒设祭,时有鹑鸟闻酒香而飞落觚上,时人以为吉祥,即以鹑觚取为县名。玄酒遂成为陕、甘一带的名酒。此后用此泉酿酒一直不绝。明清时期长武酿酒业更为发达。清代左宗棠率军过长武,饮其酒后留诗曰:“鹑觚佳酿味偏长,胜过陈绍杏花香,古玄至今犹风尚,兵士违律沽醪酿”。民国时期,手工酿酒作坊达百余户,彬县、长武、永寿等县较为普遍。1936年陕西省政府在咸阳设立的酒精总厂,为当时西北最先进的酒精厂。新中国成立初期有所发展,后因国家粮食政策问题受到限制,20世纪80年代后得到恢复和发展。2000年,咸阳市食品工业年产值3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33%,实现利税2.5亿元,成为全市工业支柱产业之一。 食品工业食品工业生产各种食品的工业部门。澳门的食品工业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的中国食品工业,二是现代食品加工业。传统中式食品业包括中式糕饼、粉面制作、果脯、调味品生产、榨花生油和咸鱼加工等。中式糕饼加工业生产澳门传统的各类手信糕点,如杏仁饼、光酥饼、鸡仔饼、嫁女饼等。由于市场较窄,该业发展缓慢,多采用作坊式手工制作。澳门粉面加工业以蒸制各式米粉、面条制品为主,现多已采用新式自动化的蒸粉机和拉面机,产品主要供本地市场。澳门果脯业历史悠久,生产各类果脯、话梅、凉果等,曾远销海外华埠,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日趋萎缩。澳门调味品业仍在食品工业中居一定地位,主要生产各类酱油、酱料等。自榨花生油和咸鱼加工原是澳门闻名的传统加工业。80年代初,自榨花生油业逐步消失,澳门市面花生油多由香港及中国内地进口。咸鱼加工业的主要产品是咸鱼、鱼干和蚝油、虾酱,以外销香港为主。由于澳门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贫乏,该业发展受到限制,逐渐衰落。澳门现代食品加工业起源于西饼和面包生产,1995年有面包西饼厂20多家,员工700多人,生产使用半机械化加工方式。面包西饼厂大多数设有门市部出售产品,同时向酒店、餐厅、咖啡室供应西饼、面包和蛋糕。制作西饼的原料全靠香港、中国内地、澳大利亚等地进口。1995年全澳门有食品厂119家,员工983人,产值1.83亿澳门元,整个食品工业发展平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