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僧法显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高僧法显传

中国佛教传记。又称《历游天竺记传》、《佛国记》、《法显传》、《法显行传》、《法明游天竺记》(避唐中宗李显讳,易“显”为“明”)。一卷。东晋法显撰。法显(约337—422),俗姓龚。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中国僧人到天竺留学的先驱者。三岁时,父母恐其夭折,将他度为沙弥。二十岁受大戒。因慨叹经律缺讹,誓志寻求。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偕同学慧景、道整等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西域至印度诸国,旋往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于义熙八年(412)夏,途经南海返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于各处搜集、抄写了《摩诃僧祇部律》、《萨婆多部抄律》、《杂阿毗昙心论》、《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祇毗昙》、《弥沙塞律》、《杂阿含经》、《杂藏经》等十余部,约百余万字的梵本佛经携回国。次年至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于道场寺与印僧佛陀跋陀罗共译了《大般泥洹经》六卷、《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僧祇比丘戒本》一卷、《僧祇尼戒本》一卷、《杂藏经》一卷等。
据此书卷末所附的跋语载,晋义熙十二年(416),法显由于迎请他冬斋的人,重新问起求法之经历,并劝其将此作传,遂根据自己归国后追忆记录的西行留学求法之亲身经历,详细地加以补充和改写,撰成此书。
《高僧法显传》依西行年代先后为序,按旅程前后,记录了法显偕同学慧景、道整等于晋隆安三年(399)始,迄义熙八年(412)夏止,计十四年间,由长安出发,经西域、于阗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留学求法的陆海旅程,所见所闻及历尽的艰险困难。对所经三十余国的里程方位,山川形势,风土民情,文化艺术等皆为述及,而尤以佛事记录为主,详细记载了当时西域、印度、斯里兰卡等诸国佛教的传播和残存的佛教,佛陀史迹,佛舍利和佛物保存处和守护供养仪式,以及各地著名的伽蓝、胜迹。此外还记述了当时印度笈多王朝的社会情况,中印度僧众住处随宗供养诸圣弟子的风气,诸国王供养僧众行食的仪式等。
此书内容大体分为三大段章:一、叙述法显等自隆安三年至五年(399—401),从长安出发,经敦煌,历西域六国达葱岭等行程。二、叙述自隆安六年至义熙七年(402—411),度葱岭至印度,历北、西、中、东印度二十余国和斯里兰卡诸国巡礼佛迹等行程。三、叙述自义熙七年冬至八年夏间,道经南海返抵青州牢山南岸的行程,并附记从青州转赴建康的行程和经历。
此书成于义熙十二年(416),为中国古代高僧以亲身经历介绍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情况的第一部旅行记。书中指出当时东西商业交通和文化交流的一条主要路线,提供了各地之间的距离及行旅险易情况等有关的资料,对于后来去印度求法的人,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书中保存了有关西域诸国的许多可贵的古代史地资料,对研究当时中外交通和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宗教、地理、文化、社会情况都有很大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叙述古雅,非后来行记所及。后人编译、撰述游记多以此书作参考,中国其他史地志内亦多援用。此书在近代有多种文字的译本,极为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所重视。1957年北京曾出版李荣熙的英译本。但该书在传抄中亦有脱落讹误处。
各种藏本均有收录,金陵刻经处有题为《历游天竺记》单行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