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等教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按程度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专科学校、学院和大学,它们集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两项功能于一体。大学一般分为文、理、工、法、师、农、商、财、医等学科。高等教育在古代学校教育中就已产生,我国西周的“周学”,封建社会的“太学”、“国子监”、“书院”,古希腊的“青年军训团”、“哲学学校”,都属于高等教育。现代高等教育始于12、13世纪出现的大学,比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1862年)是第一所近代的专科学校,京师大学堂(1898年)是我国第一所近代的大学。《奏定学堂章程》(1904)规定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分科大学堂、通儒院三级。辛亥革命后,我国高等教育以西方为榜样,在培养目标和内容上都具有了资产阶级色彩。1922年的学制,规定大学修业4—6年,采用选科制。近现代,外国教会和私人在我国也办了一些大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等干部教育在根据地有很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1953年进行了院系调整,把高等教育分为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国家除进行全日制高等教育外,还广泛发展夜大、函大、电大、广播大学、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满足了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高等教育Gaodeng jiaoyu

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类专门教育。按程度可划分专修科、本科及研究生三类;按教育形式不同可划分面授的和非面授的,全日制学校形式和半脱产、业余形式的;按招生对象不同可划分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高等学校下设系和专业,大学一般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等学院。古代的高等教育在西方最早的是公元前6—前4世纪古希腊的高等学校。公元12、13世纪后,各大城市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大学,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中国古代最早的高等教育是西周的“国学”、“辞雍”、“泮宫”。西汉时期又设立太学,晋代的国子学,其后的国子监和书院,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洋务运动中创立的“洋务学堂”,著名的有京师同文馆(1862)、天津武备学堂(1868)、天津的水师学堂(1881)等。这类学堂是近代最早的高等专科教育。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设的京师大学堂为中国近代大学之始。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的时代,一些外国宗教团体也在中国办了一些教会大学。如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高等干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著名的学校有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学校分为两类:一是综合性大学,分文理两科,直接设系;二是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分设若干系科;师范院校设文、理、教育三类专业。此外,还有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电影等一类专门院校。我国高等教育学制本科修业学期一般为4年,专科学校为2—3年,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为3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立足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实行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方针,以满足青年多种升学和就业要求;适当加宽某些专业的教育内容,逐渐打破系、科、校际界线,发展多种新学科,使文理工农医相互渗透,以适应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以上的专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古代的太学、国子学、算学都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京师大学堂。新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是在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的。实施机构为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

高等教育Education,Higher

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始于17世纪的教会组织。直到1789年,第一所由教会资助的大学国王学院大学才正式成立。第一所私立大学是麦吉尔大学(1821)。多伦多大学是第一所省立大学(1850)。加拿大现有70余所颁授学位的大学和院校,其中8所使用法语,5所使用双语,其余的主用英语。高等院校的主要功能是教学、科研与公共服务。文科、理科及专业性学科设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大专院校承担国家大多数基础性研究和部分实用技术研究。社区学院仅提供一般的或专业的非学位性培训项目。专科学校只发文凭而不授予学位。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官方的资助、学费和其他款项。官方资助包括联邦和省政府的拨款,每年各自的出资份额都有不同。60年代,由于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和学校种类的需求剧增,非本科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发展起来,包括普通学院、专科学院、技术学院和社区学院。由各省拨给经费,负责培训各种专业辅助人员、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1992年~1993年,大约有551300人在社区学院学习,867300人在大学学习,其中全日制学生占60%。随着对终身教育的日益重视,超过18岁~20岁年龄段的学生显著增加。超过24岁的大学生1971年仅为18%,1990年则达到24%。与此同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明显增加。1994年,大学生中女生人数已超过55%,在社区学院中,53%的全日制学生和接近63%的半日制学生为女生。

高等教育

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专门教育。分为专修课、本科、研究生班及继续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半工(农)半读大学、研究生院、广播电视大学等。全日制大学学制为4—5年,专科学校学制为2—3年,研究生院学制为2—3年。中国高等教育起源于1898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到1947年,共有高等学校207所,在校生15万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及40年的发展,到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到1020所,在校生达317万余人。按专业分为综合、文、理、工、商、医等院校。按教育组织形式分全日制或业余制、面授或非面授,学校或非学校形式。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及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既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专门教育。分为专修课、本科、研究生班及继续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半工 (农)半读大学、研究生院、广播电视大学等。全日制大学学制为4—5年,专科学校学制为2—3年,研究生院学制为2—3年。中国高等教育起源于1898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到1947年,共有高等学校207所,在校生15万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及40年的发展,到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到1020所,在校生达317万余人。按专业分为综合、文、理、工、商、医等院校。按教育组织形式分全日制或业余制、面授或非面授、学校或非学校形式。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及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既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称。近代高等教育源于12~13世纪相继建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20世纪50年代后,更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大众化、国际化、终身化的特征。随其概念的扩大,已与“中学后教育”、“第三级教育”同义。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62年创办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和1895年创办于天津的中西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高等专科学校和大学的雏形。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及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至1909年,全国共有官立高等学校123所,学生22262人。至1947年,共有高等学校207所,学生15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颁布《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建立新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至1992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53所,学生227.86万人(含非学历部分)。至1992年,社会力量举办的非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共有500多所,另有经审批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资格的高等学校10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