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昌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昌龄约690—约756唐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市)人。入仕前曾漫游西北边塞。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登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应博学宏词科登第,任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贬岭南。二十八年返长安,又被任命为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天宝年间,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故又被称为王龙标。安史之乱中返江宁,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今存诗180余首,多写边塞征戍题材。擅长七言绝句。唐人已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名家; 明焦竑说他与李白 “足称联璧”; 王世贞说他和李白的七绝“俱是神品”。明刊《唐百家诗》本《王昌龄诗集》3卷,为其诗集今存最早刊本。《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有《诗格》2卷,《诗中密旨》1卷,有人以为系伪托,尚无定论。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全唐文》录存其文6篇。两《唐书》、《唐才子传》有传。今人傅璇琮有《王昌龄事迹考略》 (见《唐代诗人丛考》)。 059 王昌龄?—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 人。开元十五年 (727)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汜水 (今河南巩县东北) 尉、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中,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他擅长五言古诗和绝句,尤以七绝成就最高,前人认为可以“与李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人称“诗家天子王江宁”。今人有 《王昌龄诗注》。 王昌龄?—756Wang Changling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西安市),开元年间进士及第,历任几任小官。开元二十八年出任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又贬为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发生后,还乡,经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在盛唐以诗名重一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今存诗180余首,其中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最为著名,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越昂扬,气势雄浑自然,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即使如写“边愁”的诗作,也写得悲凉慷慨,深沉含蓄,使人吟味无穷。另一类作品主要反映妇女生活,或写宫女的不幸遭遇,格调哀怨,如《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或写思妇的情怀和少女的天真,文笔细腻优美,清新有味,如《闺怨》、《采莲曲》等。此外,还有感慨时政和朋友送别之作,如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等。王昌龄的诗善于通过典型细节进行艺术概括,抒发真挚而又委婉的情感,意境悠长深远,语言流丽,明白如话,而又含蓄隽永,和谐动听,富有民歌特色。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他的绝句道:“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与李白的绝句俱称神品。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2卷。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后谪岭南,北还后又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贬为江宁丞。天宝七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故世有称其为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后,还归故里,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他描写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即使在写军旅生活的艰难、乡思的悲苦等篇章里,节奏也较一般诗人的这类作品来得明快。代表作有《出塞》、《塞下曲》、《从军行》等。其他还有一些描写少女少妇柔情脉脉、纯洁天真之作,如《浣纱女》、《越女》、《采莲曲》等; 描写宫女幽恨、思妇春愁之作,如《闺怨》、《长信秋词》等。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他的绝句是: “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明人辑有 《王昌龄集》二卷。 王昌龄约698—约756Wangchangling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寒微。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开元二十二年登博学鸿词科。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汜水县尉。因事被贬岭南,北归后又任江宁县丞,世称王江宁。晚年受谤贬为龙标县尉,世又称王龙标。安史之乱中,他返回故乡,道经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名早著。与李白、高适、岑参、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都关系密切,诗歌唱和。其存诗180余首,内容丰富,而尤以写边塞、从军内容为最著名,《出塞》、《从军行》为其名作。其他如宫怨诗《长信秋词》,闺怨诗《闺怨》,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均广为传诵。他擅长绝句,尤长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当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极善用精美概括的语言表达深挚婉曲的感情,意境开阔,格调激扬,而又自然明朗,含蓄深沉。他的七绝成就卓绝,只有李白可与比并,明代焦竑说:“龙标、陇西(李白)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诗评》)王世祯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巵言》)有《王昌龄诗集》传世。 王昌龄698~755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出身寒微,青少年时生活清苦。但他刻苦攻读,于公元727年中进士,授秘书监校书郎。这期间王昌龄结识了众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王维、高适等。天宝初年(740)前后,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丞,后又被贬为龙标尉,因此他又被称为“王江宁”“王龙标”。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从龙标返回故里,途经亳州时,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约698—约756唐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汜水县尉、江宁县丞、龙标县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乱中还乡,经毫州时为刺史闾丘晓杀害。擅长七绝,后世称为“七绝圣手”,诗名颇高。边塞诗《出塞》、《从军行》最为人称颂。宫怨诗也颇有名,如《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690?—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举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应博学宏词试登第,授汜水县尉。后谪岭南。开元末出任江宁丞,天宝初再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中,还归乡里,经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唐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为诗擅长五古和绝句,尤以七绝成就最高。作品句奇格俊,取材广泛,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人称“七绝圣手”。这些七言绝句中,所作边塞诗最为著名。代表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进昂扬,有纵横古今的气魄,被誉为唐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其作品还有一些反映妇女生活的名篇,如《长言秋词》、《闺怨》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明人辑有《王昌龄集》。《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 (今属山西) 人。开元十五年 (727)进士,初任秘书郎,继授汜水县尉。后又考中博学宏词科,升迁为校书郎。开元二十八年 (740) 贬为江宁丞,后又贬为龙标 (今黔阳县) 尉。后人因称之为 “王江宁”或“王龙标”。天宝十四年 (755) 安史之乱起,离湖南回乡,路经河南,被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七绝见长,题材包括边塞、宫怨及闺情,以边塞诗成就最高。论者以为盛唐绝句之代表,堪与李白七绝并美。著有 《王昌龄集》,今有二卷本及三卷本,存诗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诗》编为四卷。另有《诗格》二卷、《诗中密旨》、《古乐府解题》各一卷。 王昌龄约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进士,补秘书郎,调汜水尉,谪居岭南。后出任江宁丞,复因事贬为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杀害。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今存诗180余首,近半为绝句。诗名盛于当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其边塞诗洋溢着一种激昂悲壮的精神,《从军行》、《出塞》为其代表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描写妇女生活及送别赠友之作,如《长信秋词》、《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也都脍炙人口。他的七绝成就很高,善于通过典型情景写意抒怀,言简情深,耐人寻味,后人称之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盛唐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约生于698年,卒于756年。他的诗含蓄、浑厚,诸体兼备,最擅长七绝。《全唐诗》录其诗180多首,其中五七言绝句约占一半。他的七绝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如《从军行》7首,《出塞》2首等,笔力雄劲,情调激越,使人吟味无穷。今存《王昌龄集》2卷,《王昌龄诗集》3卷。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字少伯,京兆(今西安市)人。开元进士,开元末任江宁县丞,天宝中又为龙标县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与著名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均有交往。以擅长七言绝句而名重一时,所写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它送别、抒情等诗锤琢精练,相当完美。明代辑有 《王昌龄集》。 王昌龄约698~757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任汜水尉,校书郎。后谪岭南,后任江宁丞,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起,还归故里,被刺史闾丘晓所杀。擅长七绝,成就很高,与李白齐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绝句诗短小精悍,节奏明快。其诗以歌唱征戍者的乡思离愁和以身报国的英雄气概等为题材,也有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妇女生活诗篇。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深挚的情感,加以提炼和集中。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壮。其代表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被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著有《从军行》、《塞下曲》、《越女》、《采莲曲》等,今存诗180余首。有《王昌龄集》行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