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魏战国时期国名。始于公元前445年,历魏文侯、武侯、惠王、襄王、昭王、安釐王、景湣王、魏王假8侯王220年至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其他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地区。公元220年至265年三国之一。曹丕所建,在黄河、淮河流域地区,建都洛阳。被晋所灭。公元386年至534年,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拓跋珪所建国,史称北魏。后又分为东魏、西魏,东魏被北齐所灭,西魏被北周所灭。 魏战国时期由 “三家分晋” 而形成的诸侯国。为“战国七雄” 之一。开国君主是魏文侯 (名斯),即春秋晋大夫毕万的后代。前453年和赵、韩一起瓜分了晋国,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国建都安邑 (今山西夏县西北)。其区域在今晋南、豫北一带,包括河北、陕西部分地区。魏文侯在位时期,曾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西门豹为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令,进行社会改革,奖励耕战,兴修水利,使魏国成为当时的强国。西取秦国的河西地区,北攻灭中山国,南击败楚国,夺得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 等地。魏惠王即位后,迁都大梁,因而魏也被称为梁。前344年,魏惠王以国势雄强,自称为王,在逢泽 (今河南开封东南) 邀集秦、韩、宋、卫等国参加会盟,并带同朝见周天子,成为战国时期七国君主称王的先例。前342年,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师起兵攻魏。次年,魏军10万于马陵道 (今河南范县西南,一说河北大名东南) 被齐军全歼,魏将庞涓自杀,魏太子申也被俘杀。从此魏的国势一蹶不振,疆土又陆续被秦国攻占。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进围魏都大梁,引黄河、大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溃,魏王假出降,魏亡。 魏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逸周书·谥法》曰: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郑樵《通志·谥略》把“魏” 列为上谥。 魏三国时期占据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的政权。黄初元年至咸熙二年(220年~265年)。黄初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史称“魏国”或“曹魏”。魏国的疆域,以中原地区为主,南至淮河流域,西到秦岭以北的关中、陇右、河西、新疆等地,东临大海,东北达辽宁和朝鲜半岛北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