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Leprosy)
据史载,明崇祯六年(1633),和县乌江滕氏创用治疗麻风病的秘方“厉风丸”,家中世代相传,由此可推知,安徽流行麻风病的历史久远。
50年代,对全省麻风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全省平均患病率为0.04‰,患者呈点状集簇性分布,以淮南、芜湖市和寿县、怀远、定远、凤台、无为、和县、当涂、宣城、铜陵、歙县、肥东等县病人最多,约占全省病人总数的一半。以后,每年新发现10几至200多病人。
1949年以前,安徽无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麻风病处于自然流行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多所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对具有传染性的病人集中收容治疗,病人住院的医疗费、生活费均由国家负担。1975年以后,病人多数治愈,少数病人采用联合化疗方法治疗,病人可恢复工作,可在家中与家人共同生活,病人乐于接受治疗,从而大大加快了治疗进度。至80年代末,全省基本控制麻风病,已完成当地病人治疗工作的麻风病医院或麻风村,有的撤销,有的合并,有的开展其它皮肤病的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