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石崖造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黄石崖造像

位于千佛山南螺丝顶主峰西侧,因山上岩石呈黄色,故名。崖上有北魏正光四年(523)至东魏兴和二年(540)开凿的石窟一座。现存大小佛龛十几个,高浮雕造像85尊,分布在长约30米、高约10米的半弧形悬崖上。有北魏孝明帝至东魏孝静帝十七年间的不同纪年,皆为魏楷体,苍劲有力,具有篆隶向楷书过渡的特点。造像分四区,每区雕菩萨、胁侍不同,一般形体修长,高约1.5米。造型庄严,刀法简朴。佛像雕有圆形光头和舟形身光,火焰形大背光,外圈装饰卷草花纹图案。上半弦有小佛像、飞天、龙形装饰。层次分明,雕刻精美。有的飞天为半圆形高浮雕,形态窈窕,风度娴雅,为北魏晚期和东魏初期遗存。

黄石崖造像

山东省境内的佛教石窟。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南螺丝顶山主峰西侧的黄石崖,因山色黄而得名。现存大小佛龛19个,造像85尊。造像题材主要是佛像和菩萨像。造型庄严肃穆,刀法简朴。造像题记7处,有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和东魏兴和二年(540年)等纪年题记,苍劲潇洒,工整豪放,具有由篆隶向楷书演变的特点。这批造像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和造像艺术的重要资料。

黄石崖造像

济南地区著名的北朝摩崖造像。位于历城区姚家乡太平村罗延寺顶山上,北距千佛山约1公里。岩壁左侧有一天然溶洞,造像主要集中在洞内和洞口两侧的悬崖上,全长40余米。洞内刻佛、僧、菩萨和飞天等23尊,或站立或趺坐,最高的1.56米,最小者11厘米。洞外69尊,形体较小,最大的78厘米,最小的仅7厘米。身披袈裟,衣纹流畅。像间现存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公元528年)、东魏孝静帝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兴和二年(公元540年)等题记多处,是济南地区较早的佛教遗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