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屯艺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屯艺术分类:【传统文化】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五屯等村的美工艺术,是藏族佛教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流派,它是一门类型多样的综合性艺术,尤以绘制壁画、泥塑神像及各式图案著称。五屯艺术不仅在国内,在东南亚等地也有根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公元14世纪,相传是西藏画师来此传授的技艺。17世纪中叶,喇嘛教的兴起又促使藏族绘画、雕塑艺术与佛教更加紧密结合,使五屯艺术得到充分发展。五屯村藏族人世代以绘画、雕塑为业,鼎盛时期五屯村附近成人几乎皆能执笔作画。五屯绘画在形式上以壁画为主,卷轴画为辅。技法特点重色彩填勾,设色匀净,线条勾勒流畅。壁画绘于布幔,悬挂于墙壁。因以石料矿物质作壁画颜料,故历经百年依然如新。五屯泥塑造型生动,极富装饰性。寺院建筑上的五屯图案绘画亦别具一格。墙裙、藻井、柱头、人物服饰、塑像背景图案等,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协调。五屯艺术品精巧细致,以“无一笔不精,无一处不妙”享誉中外。 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五屯地区的民间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亦是藏传佛教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五屯具有藏族画家之乡的美称。五屯艺术包括彩绘、彩塑、木雕、木刻、堆绣图案,建筑装饰等门类。绘画以壁画为主,卷轴画为辅。画功精致,色彩鲜艳,造型生动传神。雕塑艺术以泥塑为主,木雕、木刻为辅。造型生动,神情姿态逼真。图案丰富多采,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多数艺术作品表现为神像及佛经故事。五屯艺术闻名国内外,许多艺术作品已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藏传佛教艺术。又称“热贡艺术”,盛行于青海同仁县的吴屯、郭玛日等五个村子,故名。当地藏族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绘画、雕塑、木刻版画和建筑彩绘。以藏传佛教神佛像、佛经故事、藏族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画风质朴富装饰性,色彩绚丽厚重,注重人物神态刻画,线描也极有功底。 “五屯艺术”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这里的藏画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其作品也广泛流传到甘、青、藏及内地。拉萨大寺庙及北京雍和宫的壁画,很多出自五屯艺人之手。 佛教绘画。是雕刻艺术领域中一独特流派,出自青海省同仁县五屯土族地区,是当地土族艺人一传统技艺。其主要种类有:彩绘、彩雕、木刻、木雕、堆绣、装饰图案、建筑图案等。土族因信仰佛教,故该艺术表现和反映的主要是与宗教有关的内容。如《六臂护法大黑天》、《玛久拉卓仙女》、《文成公主进藏》、《长寿五仙女》等绘画作品和《白度母》、《金刚手菩萨》等雕塑作品。五屯艺术的形成有其原因,主观上说,当地本来就有一些从事绘画的民间艺人;客观上讲,约14世纪初,佛教在当地迅速兴起,寺院大量涌现,这就需要一大批从事寺院绘画与佛教雕塑的人。所以在17世纪中叶,五屯土族地区两大寺院规定:凡五屯地区的男孩,从8岁始必须进寺院当喇嘛,一面学藏经文,一面学绘画与雕塑艺术。到15岁后入寺儿童可还俗,也可继续留寺当喇嘛。他们经过10年左右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绘画、雕塑技艺,除部分留寺当喇嘛外,大部分人则成为专业艺人,长年在外从事绘画、雕塑、传艺,足迹遍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蒙古、新疆等信仰佛教地区,有的还走出国门到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国。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印度、缅甸等国的佛教艺术和西藏的绘画与雕塑、甘孜木刻、敦煌壁画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绘画艺术,再经综合、实践、提炼,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屯艺术,出现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大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