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花型桑萎缩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黄花型桑萎缩病主要的桑树病害,萎缩病的一种。又称“癃桑”、“猫耳朵”。在中国分布较广,大都在夏伐后发生,不少地区曾暴发成灾。发病症状。初期桑枝顶端桑叶缩小,稍向背面卷缩,叶黄化,后叶更缩小,向背面卷曲更甚。且色黄质粗,节间变短,叶序混乱,多生细小侧枝。最终叶瘦似猫耳朵,细枝簇状丛生,腋芽不断萌发,单枝发病逐以蔓延全株,2—3年内终至枯死。经研究认为本病可能是病毒和类菌原体协同作用的复合病。防治方法:1.繁育推广抗病种苗。如大力繁育湖桑7号,湖桑199号,育2号等抗病品种;2.即时挖除病树,根除病源;3.禁止病区桑苗接穗外运;4.种苗消毒,病区桑苗栽植前,用1000—2000单位的土霉素液浸根3小时,可使大部分苗木康复;5.消灭媒介昆虫菱纹叶蝉,4月下旬可用80%敌敌畏1500倍液,50%马拉松1500倍液喷杀,夏伐树发芽前用90%敌百虫液3000倍喷洒树干和残留叶,7—8月用40%乐果乳剂1500倍喷杀灭虫。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