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纯收入水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纯收入水平

新中国成立前,广东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很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暴发后,由于连年的战争,农业生产萎缩,从抗战前的1936年到194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下降了10. 2%。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95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 76元,比1949年增长41.6%,扭转了新中国成立前人均收入水平下降的局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一五”时期,广东认真贯彻执行“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的农业税收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6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07. 04元,比1952年增长35.9%。在人均纯收入中:从集体得到的收入62. 56元,占58.4%;家庭副业纯收入32.31元,占30. 2%;其他非生产性收入12. 17元,占11. 4%。
1957—1978年,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加上禁止农村劳动力外出做工,大量的劳动力集中在有限的耕地上,导致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社员分配收入增加不多。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3. 25元,比1956年增长80.5%,平均每年递增2.7%。在这22年中:1958年的“大跃进”,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挫折,农民的收入水平下降,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农民的收入水平回升,1965年人均纯收入107. 73元,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1966—1977年期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平均每年仅递增4.5%。
1979—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7. 65元,比1978年增长5. 77倍,平均每年递增14.6%。随着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部分地区部分农户已越过温饱达到小康水平。


(一)纯收入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 青海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水平, 1951年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79.59元。 1957—1977年的20年, 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由54.3元增加到83.3元, 年均递增2.16%。 改革开放以来, 农牧民纯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1978—1997年的20年中, 人均纯收入由95元增加到1 320.6元, 增长12.9倍, 年均递增14.86%。其主要特点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