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紫色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七)紫色土全省紫色土土壤面积185.7千公顷,占全省土壤面积的1.79%,为紫色岩上发育的一种岩成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100~450米。自然植被多为稀疏草灌,水土流失严重。成土母岩主要为紫色砂页岩、砂岩、页岩、砂砾岩及紫色凝灰岩等。土体浅薄,多不超过50厘米。紫色土有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3个亚类。其中:酸性紫色土土壤面积75.1千公顷,占紫色土面积的40.4%,主要分布在皖南、皖西各地市,土壤呈酸性反应,适宜种植甘薯、苎麻、马铃薯等作物和桑树、水果等果木;中性紫色土土壤面积97.1千公顷,占紫色土面积的52.3%,主要分布在皖南绩溪、歙县、休宁、祁门等盆地的两侧,皖西南的怀宁、太湖、桐城和江淮之间的庐江、淮南、滁州、明光、全椒等县市也有零星分布,土壤呈中性反应,适宜板栗、桃树、枣树等果树及多种粮油作物的生长;石灰性紫色土土壤面积13.6千公顷,占紫色土面积的7.3%,主要分布在皖南休(宁)—屯(溪)盆地两侧丘岗的中上部,土壤有明显石灰反应,宜于刺槐、侧柏、紫穗槐、枫香、楝树等喜钙树种的生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