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大跃进”与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年)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三)“大跃进”与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年)这8年间,云南省农村流通体制频繁变动与调整。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❶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理论上否定商品、价值规律;在商品流通所有制上急于“过渡”,把供销合作社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把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向国有“过渡”;对国有商业机构实行政企合一,关闭集贸市场。全省商业网点由过去的“小、密、多”变为“大、稀、少”(见表7-1-1)。在商业经营管理上提出了“大购大销”的口号,实行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整个市场基本上形成了国有商业独家经营,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统得过多,管理过死,致使渠道单一,流通不畅,品种减少,货源不足,吃、穿、用等主要商品的供求矛盾突出,一些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受到影响。在这一阶段,云南民族地区贸易也受到一定影响,撤销了民族贸易机构,挤掉了一批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使民族地区商品供应品种大大减少。 表7-1-1 1957—1960年全省商业机构网点、人员变化情况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