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临时救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临时救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 江西农村有贫困户100多万户,占当时农户总数的1/3。全省农村中贫苦的鳏、寡、孤、独和老、弱、病、残者约24万人, 其中绝大部分无劳动能力。1949年6月—1950年6月, 全省共计为社会救济对象发放救济食米1 949.42万千克。1951年10月, 省政府发出 《对处理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几点意见》, 提出在土改中要分给他们比其他农民多1倍的土地和生产资料, 并尽量组织他们中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人从事生产。1953年,省民政厅召开全省救济工作会议, 确定救济区以革命老根据地、贫瘠山区、老灾区和血吸虫病区为重点,救济对象以残老孤幼、劳力少、人口多及遭受意外灾害与长期患病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农民为重点, 做好组织和扶助社会困难户的入社工作, 并对入社有困难的通过发放救济款给予帮助; 对已入社生活仍有困难的给予临时救济。用一部分救济款为最困难的农户购买种子、农具, 农业社在分工分业上尽量给他们以适当照顾。1955年统计, 全省农村32.4万贫困户中, 入社的占40%。农村社会救济费用达1 005万元, 加上集体支付的公益金和国家对部分贫困户减免农业税等, 基本保障了社会救济对象的温饱。到1995年,全省农村享受临时救济的特困户达509 159人次, 支付临时救济款3 791万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