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农民衣着消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农民衣着消费

衣着消费的变化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接的反映。改革开放前,辽宁农民的衣着消费基本上是以棉布、粗布为主,样式呆板,做工粗糙,色调单一。改革开放后,农民衣着消费大为改观,质量、款式、色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衣着消费支出成倍增长。1957年人均为16.54元,1978年增加到24.86元,21年间,农民衣着消费支出仅增加8.32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近18年间,衣着消费支出额按可比口径计算增加60.3元,为改革开放前21年增加额的7.2倍。
辽宁农民的衣着消费变化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消费档次提高,由穿暖向穿好转变。农民平均每人消费棉布,1957年为6.8米,大部分是粗纱粗布;1978年棉布消费量减少为6.2米,平纹细布已经普及,同时还消费化纤布0.95米及少量的卡其布、灯心绒等。衣着消费品种虽然有所增加,但仍是以穿暖为主,讲究结实耐用。进入80年代,农民衣着消费已由棉纺织品为主逐步转向棉纺织品、化纤织品、毛纺织品、纱纺织品等多样化的消费结构。进入90年代以来,农民购买的毛线及织品、皮鞋等档次较高的衣着类逐年增加,1996年户均分别达到0.66公斤和1.63双,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长89%和1.4倍。二是农民购买成衣的比重大大上升。改革开放前,辽宁农民的衣着消费基本上以自制为主,购买成衣的比重很小。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如今农民的衣着消费已转向以购买成衣为主的方式。1996年农民户均购买成衣已达6.7件,与1983年相比增长了59.5%。其中棉布服装由0.9件减少到0.25件,夹克衫、羽绒服等受到农民青睐。特别是农村青年和儿童,穿着更注重新、特,讲究款式、色彩,紧随城镇居民的消费潮流。如今的辽宁农民已由“一衣多季”变成了“一季多衣”,并向成衣化、中高档化的方向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0:50